西安出台落实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到2021年蓝天达到70%以上

12.03.2018  03:22

  大美终南山

  力争今年6~9月份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25%;开工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每年建设街头绿地广场60~80座……近日,《西安市落实补齐生态环境短板“1 6”组合方案》发布,通过一条条实实在在的措施,实现西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为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我市研究制定了落实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1 6”组合方案。“1”为《西安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总体实施方案》,其中对于总体目标予以明确,我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6”为子方案:《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实施方案》《加强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环境整治专项实施方案》《加快美丽县城、美丽镇街、美丽村庄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实施方案》。

  我市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源头治与过程治、刚性治与柔性治、攻坚治与持久治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补齐短板。西安市将成立西安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小组工作任务制定、分解,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方案中对于各小组工作任务予以了明确。

  同时,建立“一月一点评”制度。全市每月将召开一次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工作点评会,听取各专项小组汇报,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建立报告制度。各工作小组每月23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审核后每月以“督查专报”形式呈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导小组每月对各单位工作进度情况进行通报。

  夯实工作责任。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督导督办,对工作不力或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将提出责任追究意见。此外,还将加强资金保障。

   强化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

   实施“治霾十法” 从严问责追责

  我市把铁腕治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实施“治霾十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将全力抑制PM10、PM2.5、NO2上升趋势,以煤、尘、车、烟污染控制为重点,按照“冬防颗粒物,夏防臭氧”的原则,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大幅降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污染,重点实施39项攻坚措施。

  2018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年。我市将全面实施大气污染强化治理行动,扎实开展臭氧、氮氧化物集中整治工作,全力遏制臭氧污染,力争6~9月份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25%,空气质量达到“省考”指标;深化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水环境质量达到“省考”要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2019年至2020年为提升年。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提升改善工程,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5%,消除劣V类水体,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到2021年,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实现河湖全治理,消除严重污染水域。

  在大气污染方面,严格落实车辆禁限行管控规定。出台常态化限行政策,按照该政策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降低过境车辆污染影响,强力整治高排放重点车辆,专项整治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加快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气改电步伐。6月底前,全市燃气公交车和出租车完成不少于20%的气改电任务。

  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将加快城镇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主城区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年内完成市级19条河(湖)截污工程,做到污水全收集。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年内完成市级19个河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接入环保智慧平台。根据需求,进一步延伸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到2020年,实现“线上有天眼、线下有河长”的全方位水质监管体系。

  市铁腕治霾办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将强化“督政”力度,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未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除了在考核中予以兑现外,还要从严问责追责,通过严格考核、铁面问责,倒逼问题整改、工作推进和任务落实。

   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实施方案

   构建山水古城格局 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

  我市将按照“两山”理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8 5 2”河湖水系治理为依托,通过加快河流堤防建设,构筑防洪保安体系;加强生态堤岸,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水污染治理,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我市将力争到2020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2021年实现河湖全治理,全面消除严重污染水域,新增生态水面1万亩,新增湿地1.5万亩。实现水生态全面恢复,构建西安山水古城格局,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

  加快渭河生态带建设,按照《西安市渭河滩区整治规划》,在满足行洪排涝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水面面积,“聚沙成岛、聚水成湖”,深化生态保护。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对河床沿线整治、河道整滩疏浚,建设多种多样的河道湿地,改善水生态环境,将渭河建成安澜之河、城中之河、生态之河。2018年完成滩地治理面积6100亩;2019年完成滩区治理面积8000亩。

  实现河湖全治理,按照“一三五”治水目标,用1年时间“治污水”,解决垃圾河、黑臭河问题,实现水质改善;用3年时间“剿劣水”,到2020年,全面剿灭劣V类,实现水环境全面改观;用5年时间达到“全治理”,到2021年,实现水质质变。

  加快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力度。到“十三五”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2018年,建成鱼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开工建设临潼渭北污水处理厂(6万立方米/日)、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5万立方米/日)、沣东南污水处理厂(4万立方米/日)、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2万立方米/日)。2019年,建成临潼渭北污水处理厂、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沣东南污水处理厂、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并投运运行。

   加强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实施最严格保护 充分展现秦岭雄浑美景

  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完善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强力推进秦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我市力争到2018年,全面实现秦岭生态环境无重大破坏问题;2020年,秦岭生态保护区民生、旅游、监管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总体格局和面貌呈现明显变化;2025年,秦岭北麓文化生态旅游带基本建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全面完成,生态功能恢复基本到位,充分展现秦岭雄浑美景。

  我市将对秦岭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在项目准入上坚持做到“四个不准”,即:以牺牲秦岭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项目绝不准入,不利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绝不准入,不符合规划的项目绝不准入,手续不全的项目绝不准入。同时,实施最严密的管控,实施最严厉的打击和最严肃的问责。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对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落实责任追究,提升行政效能。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单位负责人及时进行约谈,追究其行政责任。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实施最高限经济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形成高压态势。

  改善提升基础配套设施。继续实施环山路沿线“亮化、美化、绿化”工程,2018年完成周至楼观至马召12公里绿化提升工程;2019年完成蓝田县汤峪至县城段拓宽及绿化工程,蓝田、长安、周至完成已提升路段的亮化工程。推进“数字秦岭”项目建设,2018年上半年完成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执法数字化。十三五末“数字秦岭”建成运行。

  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实现惠民富民目标。加快推进秦岭北麓特色小镇建设,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包括:灞桥区森林康养小镇、蓝田县汤峪温泉小镇、周至县周城古韵小镇,年内正式启动建设。加快推进秦岭华侨城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2021年,完成一期建设工作,2025年,项目全面建成运营。积极推进国家植物园建设,2018年至2022年,完成二期5平方公里建设任务;2030年前,完成三、四期建设任务。规范“农家乐”管理,实行准入管理,将污水排放及相关环境影响纳入规范管理。

   扎实开展环境整治专项实施方案

   今年完成新建独立式公共厕所440座

  我市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根据该《方案》,将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和公园广场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三项任务。

  在园林绿化和公园广场建设方面,努力打造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力争到“十三五”期间使我市公园总数量超过100座、绿地小广场总数量超900个,实现“市民出门300~500米有街头绿地广场,1公里有社区公园,5公里有市区级公园,10公里有综合公园或郊野公园”的目标。

  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进一步深入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全市完成新建独立式公共厕所440座、鼓励开放附属式公共厕所382座、改造提升公共厕所666座。合理调整男女厕位比例。在城市清扫保洁方面,以“烟头革命”和“以克论净”工作为指导,以打造“清洁之城”。

  在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方面,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厂、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高新区、浐灞生态区继续扩大试点小区范围,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达成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年度计划,2018年,继续推进灞桥区、高陵区、蓝田县、鄠邑区、西咸新区5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确保年底达到50%的施工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八兴滩220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确保上半年建成。启动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规划选址工作。2019年底,至少再建成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2020年,建成五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并投入运行,建成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投入运行。2021年,完成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建成第三、第四餐厨垃圾处理厂,形成垃圾处理“干湿分离”格局。

   加快美丽县城、美丽镇街、美丽村庄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彰显山清水秀的农村自然风光

  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具成效,三年巩固提升,五年展现新貌”的思路,我市将加快美丽县城、美丽镇街、美丽村庄建设,打造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风貌,彰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农村自然风光。

  在美丽县城方面,将推进县城特色塑造、建设攻坚、添绿增园、月光经济、美丽清洁和整治提升等六项行动,使2个县城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县城特色得到彰显、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在美丽镇街方面,将有序推进镇街建设“六项行动”,重点解决规划、污水、垃圾、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容貌、长效管理等短板问题。

  在美丽村庄方面,将以农村环境整治“五抓五提升”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九大工程”为内容,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清洁村庄、生态村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建成美丽村庄不少于320个,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

  方案对于时限予以了明确,2018年,美丽县城雕塑示范路、绿化示范路、亮化示范路、迎宾示范路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培育5个“美丽最佳镇”。2019年,周至县、蓝田县达到美丽县城建设标准,“美丽最佳镇”数量达到15个,全市美丽村庄建设数量达到320个。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实施方案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体系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我市将全面推动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到2020年,75%以上的国家级园区、50%以上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6%和19%,

  我市将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编制《西安市绿色循环发展高端发展行动计划》。建立西安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有效促进节能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引导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基础能力,组织并指导实施好绿色制造专项。同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体系。

  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18年年底,建成秸秆能源化试验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到2018年,现有419个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规范的收集、处理、利用设施,或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高乐王健

今年我市将新增 生态水面2300亩
  12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西安网
大西安将进入“拥河”发展时代
  本报讯(记者庞乐)完成8项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西安网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
黄河保护法通过 保护“母亲河”有法可依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