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雅与俗

24.12.2014  12:24

  在公司打工时,很长时间不敢谈及自己喜欢看油画和爱听交响乐,怕会被人讪笑。在一些年轻同事的眼中,那些是装模作样的行为。北方话说这是:装孙子。

  原因是市场部有位单身中年男子,常一个人去看画展。同事们提到他观画,必提到他单身,认为那是单身男人的古怪行为。

  我的同事都起码是学士学历,能操很“抵死”的话语。

  有的行为,自己可能不做,但该知道那种行为的性质。明明是追求雅兴,却被理解成怪异,这令我窘惑。故我从不和他们谈什么交响乐芭蕾舞油画之类。

  我们谈烧烤谈饮茶,谈今日天气哈哈哈,也谈旅游和它的收费。我要努力融入他们当中,成为他们的好同事。

  柴米油盐的话题是要谈的。我们没有道骨仙风,第一要义是要面对人间烟火。甚至偶尔讲点粗俗话题也不妨,那种痛快是一种压力宣泄。这是生活的“”面。

  但是,高贵不能在我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里缺席,我们不能没有高雅的话题,不能不谈论如何从外到内都高雅,也不能不要求有无人监督都高雅。这是生活的“”面。

  和许多人聊天只能谈流行音乐,因为谈交响乐不入流;只能谈流行小说,因为谈经典没共鸣;也只能谈近事而不能谈历史,因为历史太沉闷,况且香港修读历史的人少得可怜。我们若只会“”而不能“”,我们的精神世界或人格,就一定不会是健全的。(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姗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