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精神类疾病高发 如何有效应对不良情绪?

04.05.2016  22:08

  脾气暴躁、情绪亢奋,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莫名其妙情绪低落,觉得负能量爆棚……在这个春暖花开、本该心情大好的时节,却有不少人被自己的“小情绪”折磨。据医学数据统计,每年3-5月,都是精神类疾病最高发的季节,自杀、酗酒、失眠、焦虑、抑郁等都是春季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人们应注意调适心神。

  案例

  常为小事发脾气 原来是“焦虑”了

  “今年春天开始,不知什么原因晚上总是失眠,半夜醒来半天都睡不着,有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和家人闹别扭,对原来很多事情都没兴趣。”家住西安市友谊东路的王女士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她说,自从有了孩子,她的睡眠质量就开始严重下降,有时整晚都睁着眼睛,脑子里一团乱,完全静不下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失眠,在网上查了很多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泡脚,但作用不是很大,“最近我觉得情况越来越糟,除了睡不好,还经常觉得心烦,为了点小事就脾气,之前就因为老公地没扫干净,跟他大吵一架!

  王女士说,前几天,她听从同事建议去了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心烦气躁、睡不着觉这些都是焦虑症的症状,与女性产后激素不平衡有关,需要吃药治疗。

  数据

  省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量增加一倍

  4月27日-29日,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医院后了解到,近期精神科或神经内科的就诊量明显增加。

  “每到换季的时候,都是精神类疾病的高发期,其中春夏最多。”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焦文燕称。根据统计,每年3月-5月,焦虑症、抑郁症等在门诊很常见,“最近,我每天的门诊量达60人,比其他时间增加了一倍。这还仅仅是我们精神科的数据,还有很多存在失眠症状的人会去神经内科就诊,而这部分人里,也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精神类疾病。

  而近现代一些文献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甚至自杀的数量,春季可能相对其他季节较高。

  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接到的来电也显示,从今年3月1日至4月28日,各类“跳楼”、“跳河”及”跳湖”的线索就达28条。

  释疑

  心理精神类疾病为啥“”春天?

  为啥心理精神类疾病易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发作?

  焦文燕称,天气的影响很大,“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描述的就是这个情况。”据了解,春季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引发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焦虑、躁狂等症。“春季呼吸道、皮肤等疾病高发,人也特别容易感冒、过敏等,导致心理上的问题。”焦文燕说。

  医生提醒,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是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具体症状包括失眠;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等。这些症状持续发生,都可能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心病”。

  调节

  女性更易“中招”多社交转移不良情绪

  焦文燕称,虽然不同的病情对季节的敏感性不太一样,但由于身体心理构造等原因,此类疾病女性发病率更高。“女人爱多想,敏感多思,所以更容易发生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产后女性,更要注意。

  “一般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症状的人,性格都比较较真,容易和别人生气,甚至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瑞堂表示,女性往往更容易发生这些情况。“特别是一些新妈妈,还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到来、自身角色变化的准备,容易变得悲观。

  周瑞堂称,从中医角度讲,肝郁脾虚的症状也和人爱生气有关,气和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郁伤肝,人身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甚至抑郁。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尽量通过听音乐、参加体育锻炼、和家人朋友交流等转移不良情绪,即使就医后,仍要积极融入社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通过自身积极主动调节情绪,放宽心态,让情绪尽量好转。

  提醒

  病患家属应多留意 必要时可加大药量

  专家表示,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或者正在服药治疗的精神病人,其朋友、家属在春季或季节交替时对他们要多加关心、理解,应细心观察、呵护病人的情绪、睡眠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加大服药用量;对于因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性复发的精神病人来说,家属应提前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患者药物剂量。

  对于已治愈的病人,要注意观察有无病情复发的苗头,一旦出现症状,如幻觉、妄想、兴奋、抑郁、生活规律改变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查。

  对于孤独、话少、冷淡、胆小、有猜疑心理、不合群的人群,一旦出现异常行为,家属应陪伴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知道一下

  充足睡眠可减少精神类疾病发生

  由于精神疾病并没有明确的病因,所以也没有精准的预防方法,但是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减少精神类疾病发病的可能性:

  多出门活动。这样才能从外至内激发人体的兴奋物质,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就会驱逐抑郁。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质量的好坏是精神类疾病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睡眠质量不好也是精神类疾病的表现之一。很多临床案例表明,充足的睡眠可减少精神类疾病的发生,缓解患者病情,而睡眠不好则是促使精神类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摄入充足的营养。春夏之交,人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精神状态不佳的人也可以咨询中医,服用针对季节的药膳补充营养。 华商报记者 马群 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