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确诊6例H7N9病例 435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 记者从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截至5月31日17时,我省共报告6例H7N9确诊病例。
5例为本省感染病例(西安市2例,咸阳市2例,宝鸡市1例),其中2例死亡(咸阳市、宝鸡市各1例);1例5月26日康复出院;2例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目前病情平稳。
新增1例H7N9病例今日确诊,患者为外省感染发病后来陕西就医被确诊,目前病情平稳,正在隔离治疗。
西安、宝鸡、咸阳市435名密切接触者已于26日全部解除隔离。
【榆林确诊首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病例 目前正在隔离救治】
5月31日,经陕西省疾控中心检测复核,榆林市中医院收治患者杨某某,被确诊为人感染H7N9病例,记者了解到,患者感染后来榆林就医被确诊,系榆林市首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病例。
记者了解到,患者杨某某为内蒙古乌审旗图克镇农民,女,67岁,发病前,有接触病死禽史,随后该患者与其丈夫相继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当地村卫生室输液治疗后效果不佳,于5月29日下午18时左右来到榆林市榆阳区星元医院就诊,22时30分左右按疑似H7N9病例转入市中医院南郊院区治疗。
5月29日,医院对患者采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5月30日中午市疾控中心报告,该患者生物标本H7N9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5月31日凌晨,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报告,确认该患者H7N9病毒核酸阳性。
省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已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积极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同时,市卫计局已通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对当地曾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目前,榆林市已启动H7N9疫情防控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各项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专家提示,人感染H7N9可防、可控,广大人民群众不必恐慌,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流感流行期间,少去禽鸟市场,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禽肉、禽蛋须煮熟煮透后食用,处理中注意厨具生熟分开;如出现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特别是接触禽鸟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拓展阅读】
陕西不属于H7N9病例高发区 活禽还敢不敢吃?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从2013年我省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主要发生在江浙一带和东南沿海一带,春季后出现下降趋势。我省是全国第24个发现禽流感的省份,并不属于高发区,人们不必恐慌,应提高预防意识。
H7N9的潜伏期一般是7到10天,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出现呼吸困难。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了带病毒的活禽,或者是带病毒的活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其所污染的环境。目前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并且以暴露在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比例居多。
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峰:“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以及密切的接触传播。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它有持续的人传人的能力。但是,在一定范围内,有限的人传人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看病的过程中,如果说老百姓出现了一些呼吸道的症状,发热的症状,一定要带上口罩,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和禽类的一些接触史。”
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去活禽市场,尤其不要到流动摊点购买活禽,不接触活禽,特别是病死的活禽。
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峰:“发现这种问题以后,出现一些恐慌,还能不能吃鸡呀?还能不能吃鸡蛋呀?告诉大家,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大家尽量不要去买活禽,冰鲜的鸡它的营养价值和活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降低。另外呢,H7N9的病毒它的抵抗力相对来说比较弱,65摄氏度30分钟就可以灭活它,100摄氏度也就是烧开了以后,两分钟就可以灭活它。”
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一、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二、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35%左右。
三、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四、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五、有没有可以预防该疾病的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H7N9吗?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六、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以及禽类环境暴露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疑暴露史,怀疑其感染H7N9病毒,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降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七、目前疫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规律,每年春节过后发病数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目前疫情上升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且近期各重点疫情省份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针对活禽经营市场和活禽交易的控制措施,相信对于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八、目前禽类还能不能吃呢?
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
一是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要尽量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尤其在已经发现有H7N9疫情的地区,更不要去购买活禽。科学分析证明,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不但与现宰现杀的活禽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极大降低感染H7N9等疾病的风险。
二是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调查发现,近期在一些已经关闭主城区活禽市场的地区,在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H7N9病例,绝大多数是因为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或将外来禽只与自家禽混养后造成暴露感染。
三是要提醒老年人群,特别是原来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和体质比较差的人,购买禽类产品时更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活禽接触,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
九、专家的预防控制建议:
1.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