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家庭农场在致富路上扬帆起航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后,白河县根据中省市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能人大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产业经营,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家庭农场”便悄然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经过两年来的发展,各类具有自己特色的家庭农场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白河大地。
稳步探索现活力
走进白河县中厂镇新厂村,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绿油油的蔬菜在恣意舞蹈着,呈现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里就是春常在家庭农场。农场主金钟此时正在大棚里面忙碌的穿梭着,瞧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喜悦。
农场主金钟谈起他一路走来的历程,总是感慨万千。“在外面务工多年,挣了些钱,就想着回家乡干点事业。2010年回乡后,就琢磨着在自家的空闲地里种植蔬菜,当时没有做具体规划,小打小闹经营着。县农业局了解情况后,立即派技术专家帮我量身定做了一个发展规划,流转闲置土地,走规模化经营道路,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建成标准育苗点1处、标准化大棚40栋,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50余亩,没想到种植土生土长的蔬菜在我们这很走俏,又赶上国家好政策,今年,又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春常在’家庭农场。”
已经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为何要发展家庭农场,金钟为我们一一解疑答惑,“经过法定程序注册的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相比具有更强的公信力,有了这个光鲜合法的身份,能够更大胆的发展产业,也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扶持,为我的农产品带来更有利的市场,为我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
像这种家庭农场在白河还有很多,他们或是种植行业的领头羊,或是养殖行业的带头军,被冠以时髦身份的农场主们带着新型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在白河遍地开花。
优质服务谋发展
2013年,在外务工的麻虎镇兴坪村青年陈敬苗听说了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有点心动,就立即通过“农业110”电话向县农业局专家进行了咨询,并看中了养殖白山羊的项目。可就在陈敬苗说服家人返乡,准备大干之后却又犯愁,资金不够,自己又不懂技术。“我把想法和现实困难说出后,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就主动帮忙联系帮扶资金,贷款50万元,注册为骏鑫家庭农场。农业部门还专门派出养殖专家现场做圈舍规划及技术指导”。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家庭农场受资金、技术、规模等因素影响,其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很难深入、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各项帮扶政策,细化扶持细则,整合财税、信贷、保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家庭农场优先享受涉农补贴,优先申报涉农建设项目,保障家庭农场健康稳步发展。农业部门立足行业实际,积极协调银行以及扶贫、人社等部门,争取创业贷款;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实行专业农技人员“一对一”或“多对一”包抓,蹲点负责,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业主建立健全生产台账,实行经济核算、效益分析,实时跟踪,保证产前、产中、产后的规范运行。
“在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的农场已流转林地600余亩,目前,已建成圈舍3栋6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年养殖白山羊300余只,年净收入达10余万元。”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年轻的农场主陈敬苗乐得合不拢嘴,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示范引领促致富
近年来,该县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优先扶持一批管理规范、理念先进、发展势头良好的先驱典范,打造一批本土特色招牌,好中挑好优中选优,以点带面,辐射四周。
富涛农庄园坐落于白河县城关镇的半山腰上,由农场主贺富涛兴建经营,流转土地200余亩用于栽植核桃,林下养殖土鸡5000余只,饲养育肥猪20余头,养殖白山羊20余只,是一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位于中厂镇宽坪村的绿圆春家庭农场,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建成大棚50余栋,种植面积达30余亩,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弥补了当地市场短缺,受到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年收入相当可观。
通过示范引领,有效推动促进白河家庭农场整体迅猛发展,促进农民依靠产业发展致富。据了解,今年,县农业部门按照促农增收的目标,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的家庭农场开展实地调研后,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家庭农场专题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农场主整体素质和经营理念。目前,经我县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已达37个,其中种植类家庭农场8个,养殖类家庭农场10个,观赏型家庭农场1个,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18个,年创收入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