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恢复讽刺本色:央视春晚相声直击反腐

19.02.2015  19:05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专电(记者聂可、彭卓)“你找人了吧?”“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我姓郝,叫消息。”与往年一样,央视春晚再一次为今年的流行语供足了素材;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几句流行语的出处——相声《圈子》《这不是我的》,小品《投其所好》——讽刺辛辣,直白地刻画了官员受贿、包养情妇甚至情妇怀孕等细节。人们在欢笑的同时,更品到了反腐的力度。

  自1988年春晚牛群、李立山的相声《巧立名目》直接讽刺过不作为的“领导”、留下了“领导,冒号”的金句以来,春晚较少见鲜明的反腐题材语言类作品。因此,本届央视春晚自“反腐相声上春晚”的消息传开起,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2月17日凌晨,央视官方微博发布了春晚节目单,反腐相声《圈子》《这不是我的》赫然在列,很快引发了众议。截至19日上午11时,该微博获得了近45000个赞、转发近61000次。

  过年团圆图个热闹,而文艺晚会则是承载的最好方式之一。然而,有几届春晚过后都有不少网友“吐槽”,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缺乏亮点,一些相声、小品“抄袭”过时网络段子,缺乏原创,难以让人开怀。

  由于节目缺乏“爆点”,加上地方电视台制作能力提升,央视春晚的关注度受到影响。根据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马年春晚的电视收视率为30.98%,观众数量为7.04亿人,较蛇年春晚的31.17%并机收视率、7.5亿观众比有所下降。

  2015年春晚开播前夕,有媒体根据节目单做出评分预测,全体节目平均得分为3.78分,而3个涉及反腐题材的语言类节目分别为“4分、5分、5分”,与魔术一同成为羊年春晚的吸睛点,也是前期媒体集中关注的报道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通常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少有反腐批判类的题材。“零星涉及政府官员相声小品,职位最高不过乡长,还只能点到为止。

  而羊年央视春晚此次一下推出3个反腐题材节目,其中有2个在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上演。一些网友如此解读,这意味着新年里继续反腐仍是重要主题。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工作深得民心。根据中纪委数据,2014年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3万起,处理党员干部7.1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万人。

  有专家指出,“反腐”元素无疑也给语言类特别是相声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相声是讽刺的艺术,是针砭时弊、痛批假恶丑的“文艺武器”,而非单纯的“搞笑”。许多相声艺术家曾表示,优秀的相声作品应紧扣时代,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例如过去经典相声《买猴儿》《小偷公司》《如此照相》等,针砭时弊、寓教于乐,用幽默的语言批评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在观众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对于近30年以来春晚相声对反腐题材的首次高规格“破冰举动”,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表示,相声作为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届春晚的相声敏锐地捕捉到了反腐这一时代主题,并与讽刺艺术很好结合起来,让相声变得“”了。

  相声《这不是我的》的演员兼主创苗阜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反腐题材的各方面关注度极高,且不是演员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到和擅长创作的领域,难度很大。“幸亏陕西省纪委的配合,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素材,比如行贿的人怎么送礼、什么是‘创意行贿’等等,本子都是真实案例演变过来的。”苗阜还称,连中纪委工作人员都发来短信说“需要什么帮助就说话”。

  有专家表示“铺张浪费”“贪赃枉法”等作品内容只是文艺作品“大尺度”的表象,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生命力要体现在创作者的创造力上,以及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

  张思宁表示,春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通过这些反腐相声类节目,反腐主题可以再一次起到社会效应,这有助于在我们弘扬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