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运用市场机制破解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难题

02.02.2015  11:57

  2011年,西安汇能国际汽车用品广场的商户只有100多户,而今,商户数量已突破400户,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达八九十个。

  “汽车用品市场在亚洲发展很快,而且,该行业追求的是时尚和个性化,特别适合年轻人创业。”汇能的执行董事贾如说,作为省人社厅扶持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他们的孵化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实体430家,孵化成功率达到87.04%,带动就业5248人,其中,大学生占到了80%。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前提下,如何用创业带动就业?去年来,我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破解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难题。

  作为教育大省,我省共有各类高校109所,目前,在校生144万人。据统计,在每年30万人左右的高校毕业生中,创业率不到2%;201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30.6万,截至9月底,离校前只有500名学生实现了创业,登记的毕业生中只有8434人有创业意愿,占登记总数的9.67%。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我省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氛围不浓。

  为什么我省大学生不愿、不敢走上创业之路?对此,省人社厅多次开会专题研究,认为创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催生的是市场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避免政策措施浮在面上,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激励民营经济扶持大学生创业,是我省以市场为导向迈出的首要一步。

  西安汇能国际汽车用品市场2009年成立。伴随着家用小轿车的普及,市场商户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而今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里,年龄大的、老练的生意人仍是守着市场“”生意,而年轻的经营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想法多、敢突破,善于“往外走”拓市场,生意大都红红火火。市场要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

  企业所想的与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未央区就业局主动到汇能,连续开展了四五期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培训,并宣讲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汇能也打出贷款及房租减免等优惠。

  张斌,毕业于欧亚学院,2011年来到汇能,为了扶持他创业,市场帮他贷款,使其有了60万的启动资金,开办了西安九鼎汽车用品店。目前,他经营的汽车用品已从一两种发展到十几种,代理4个品牌,年销售额达到七八百万,工作人员17个,其中,大学毕业生占70%。

  为了推动汇能的创业工作,我省还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思路,“摸着石头过河”,在企业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去年,汇能被确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等到毕业了才做。在推动民营经济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中,我省又把视线瞄准了民办院校。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更难,其创业意愿也更强。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告诉记者,很早以前,他们就关注到,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创业教育,比如美国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等著名大学有很多在校学生在硅谷创业。基于此,学院在2009年就成立创业学院,随后设立500万元“鱼化龙大学生创业基金”,建成1.2万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基地。

  为了倡导外事学院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积极实践,去年9月29日,省人社厅将其认定为全省首家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支持其在创业基金、创业融资以及创业培训方面与市场深度融合。

  吸纳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扶持创业先进模式“借力打力”也是我省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上的一个有益探索。

  微软创业扶持计划是全球性的IT行业创业扶植计划,为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万多家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创业技术指导,免费软件及开发工具,微软云服务,行业知名度等免费的扶植资源。2014年12月份,借助该项目落户西咸新区的大好契机,我省又将其纳入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孵化基地先后为多家IT企业对接沣西、西咸的创业优惠政策,提供近乎免费的设备、场地、技术平台及一站式的孵化服务。

  一系列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和市场对接的有力举措,激发了我省民营经济投入创业的巨大热情。陕西丹尼尔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国庆、陕西超群医药集团总裁徐社会等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要加入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中来。最近,西安外事学院又为“鱼化龙大学生创业基金”追加了300万元。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我省大学生创业“”在一起,释放了无限活力。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为2.15万名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亿元,扶持5699名大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