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咸阳市教育局坚持把培训效果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通过“十大创新”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打造教师培训新模式,初步形成以微课培训为载体,实行参与式、互动式培训,综合运用集中培训、训后研修、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培训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全部实行小班化培训。 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压缩了培训规模,每班参训人数严格控制为40人,培训院校严格按名单接收学员。
——强化培训团队建设。 全市组建了由104名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涉及幼儿园到高中各主要学科,组建了“咸阳市教师培训专家群”,搭建了培训专家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2015年暑期教师培训团队由省内外教学专家与市级教师培训团队共同组成,以一线教师为主。
——分工协作完成培训任务。 培训工作由培训院校和培训团队共同组织实施,分工合作完成,培训院校主要负责培训服务、保障、考勤及省内外学科专家聘请、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工作,市级培训团队主要负责培训过程学员管理、微课展示、点评交流、综合培训、作业批阅等工作。
——采用混合模式组织培训。 实施任务趋动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综合运用集中培训、训后研修、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进行,时间安排为:3天集中培训+5天训后研修+40学时远程培训;
——重视训前准备工作。一是 召开培训安排会,要求县区和学校高度重视学员的遴选推荐工作,真正推荐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二是 要求每位参训学员提前准备一份微课教学设计、一节10分钟的微课、一份对教学过程困惑或问题的书面材料,叁训学员每人一份; 三是 要求培训团队全程参与,每人准备一份微课教学设计及10分钟微课,在培训期间穿插展示交流。
——精心设计训中活动。 以专家讲座、微课展示、评课议课、专家点评、互动交流、专家答疑为主要方式,在3天集中培训时间里,省内外教学专家安排1个上午的时间,其余2天半时间由一线优秀教师培训团队组织,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微课展示与评议讨论,最后一天下午由培训团队进行总结性培训指导。每个参训学员都要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展示,同时要对其他人的教学设计和微课进行点评,培训团队每两人一个班,全程参与活动。
——加强训后研修。 集中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结合培训团队和其他参训教师的点评,对原先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对原先准备的微课进行录制,对参训感悟进行总结,在5天时间内把以上作业提交到继教网提供的平台,由培训团队对作业进行审核、批阅。经培训团队审核合格后,按2天学时计入培训总学时。
——实施远程跟进培训。 集中培训结束后,继续开展40学时的学科专业知识跟进培训,加强网络学习交流,用以弥补集中培训时间短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辅导教师由培训团队成员担任。
——培训与评优结合。 培训团队按10%评出优秀微课和优秀教学设计,市教育局汇总后通报表彰。培训结束后,培训证书统一发到县区,再由县区发给本人,便于县区对参训教师的监督。
——各学科教师建立了交流的平台。 从高中、初中、小学到幼儿园,各个学科由培训团队负责,建立了本学科的QQ交流群,为参训教师后续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暑期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各学科QQ交流群亦然火热。
该市教师培训工作从7月初开始以来,已开设66个培训班,涉及高中9个学科、初中8个学科、小学3个学科和学前教育,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640人。培训模式的创新、内容的调整、微课的引入、参与式的培训,培训团队的整体实力、全程参与、热情服务和精心指导,使培训团队和参训教师热情空前高涨。培训期间,各学科培训团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培训过程中自发办起简报几十期,积极主动在“咸阳市教师培训专家群”分享培训经验和成果;很多参训教师白天培训,晚上加班修改自己准备的微课,只为第二天有更精彩的展示,虽然培训时间短,但参训教师感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收获颇丰。 (文/来志宏)
(责任编辑: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