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明:用爱心温暖家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

13.05.2015  17:56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和睦美满、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生活在白河县城关镇狮子山社区的石开明,一个平凡朴实的家庭主妇,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着卧病在床的婆婆和母亲,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

石开明的母亲常年有病,而且已卧床13年,全靠石开明夫妇照顾护理。石开明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就在母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丈夫一起共同帮助母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石开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神话。

石开明最常对丈夫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石开明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虽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石开明让婆婆觉得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啦!

2011年4月在娘家母亲病重期间,她婆婆又病倒在床,立即送往十堰就行救治。一时间二老都生病了,白天趁两位老人睡着,赶紧将老人换下的衣物拿去洗洗,老人醒后尽可能的抽时间给二老按摩、谈心,晚上为了照顾老人,只得在医院陪宿,由于医院床位紧张,只得在医院过道铺个纸板勉强睡一下,就这样一连住了十几天的院。在她精心照料下二老终于出院了,回到家后石开明的婆婆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媳的福!”。

多年来,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石开明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女主人,她不能垮。作为丈夫的坚强后盾,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石开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作为妻子,石开明深知自己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97年,石开明和刘明华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15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做装修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石开明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作为母亲,她深知知教导子女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她对邻里间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老人、孝长辈,爱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了知足,她不但是邻里相亲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石开明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母亲,爱兄弟叔伯,亲戚子侄到乡村四邻;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母亲,照顾好兄弟姊妹,看管好儿子,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亲戚邻居之间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