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政策棚架”呼唤雷厉作风

23.04.2015  13:51

  “我们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门、地方的文件却经常在那里原地‘转圈’。这种现象必须坚决改变!”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

  “最后一公里”曾被视为政策惠民、好事办好的重要节点,备受社会关注。如今,由于一些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拖延与迟滞,让党和政府的决策、政令被耽搁于“最先一公里”的初始阶段。这种“慢半拍”的怠政惰政行为,与国务院领导夙兴夜寐的工作热情构成强烈反差。“7天之内必须下发”,不仅是对文件运转流程的明确规定,也是效率政府对作风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及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组成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开会形成的文件、决议,已经征求过并涵盖了各部委的意见。从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原则来讲,如果一些部委对某一政策有异议或修改意见,理应在相关的会议上公开提出。已经形成共识并成为正式文件的决策事项,国务院组成部门必须无条件贯彻落实,这既是组织和办事原则,更是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

  当然,政令原地“转圈”,关键梗阻点还在握有办事权的“处级”部门主管。他们或缘于对既得利益的眷恋瞻顾,或出于“县官不如现管”的惯性思维,行文办事总要先看看领导的眼色,再盘算盘算部门在推出新举措后的利弊得失,然后才慢吞吞以文件落实文件。李克强总理的诘问一语中的:“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这种政策棚架的梗阻行为被人们称为“处长现象”,某企业家就表示:“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而某商人“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的言论虽然失之极端,但也提醒我们关注处长们“人微言重”的现实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处长现象”的实质是权力观的扭曲。这种人为梗阻,无疑会影响百姓对政策出台“一声靴子响”的殷殷期待,损害政府形象和政策信誉,最终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破解政策棚架,需要对从文件出台到政策落地的整个流程作出明确时间要求,需要健全跟踪问效的监管督察机制,更要切实抓好落实到位的执行问题。由此解读,“7天之内必须下发”不只是程序性规定,也是效率提升的目标,更寓意对中央决策雷厉风行贯彻、不打折扣落实的作风要求。(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