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高陵区、鄠邑区交出幸福民生答卷
教育是碑林最亮丽的城区名片。图为2021年3月1日,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展示收到的心愿红包。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高陵区米家崖村特色的景观小品充满乡村风情。
(资料图片 记者 郝钟毓 摄)
鄠邑区甘峪水库景色。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28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碑林区、高陵区、鄠邑区相关负责人,从各自区域经济、民生、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详细介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碑林区
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会上,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介绍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关情况。他称,近年来,碑林区以西安市十项重点工作为引领,围绕“奋斗一三五、走在最前列”总要求,加快构建以“文旅+”“科教+”为主导的“2+4+1”现代产业体系,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GDP达1060.47亿元
发展能级持续跃升
刘其智介绍,2020年碑林区GDP达到1060.47亿元,每平方公里GDP45.38亿元,位列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全国前八。聚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街区经济,商务楼宇113栋,单栋税收过亿6栋,入驻企业8600多家,48家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企业落户该区,以西安SKP为代表的钟楼-南门商圈成为全市高端商贸聚集区,拥有金融机构地区总部22家,分支机构超200个。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内资1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766亿美元,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获批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立起来的开发区”加速推进。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7家,是全市乃至全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区之一。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5103户,约占全市增量七分之一。碑林从不缺乏“拓荒牛”精神,2020年3月碑林城开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成为主城区区属国企发行的首支公司债券,35亿元创西部区县首期发行规模最大记录,AA+评级创我市区属县国企最高资质,5年期票面利率同期发行最低。组建碑林文旅、碑林科创等5家集团公司,获全省唯一“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称号,荣登《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没有围墙的科技园”加快建设。
环境品质优化升级
全市率先实现“名校+”全覆盖
刘其智介绍,2020年以来,碑林区提升改造背街小巷125条,改造老旧小区417个,改造个数为各区县最多,完成通信架空线缆落地道路164条,位列全市前列,友谊路、雁塔北路等17+25重点路段全面优化提升。如期完成碑林博物馆改扩建新馆建设区域房屋征收交地,小雁塔片区腾迁土地265亩,小雁塔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即将完成。近年来先后完成李家分村等10个棚改项目和17个地铁站点房屋征收,新增绿化面积27.6万平方米,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多,2020年达248天。
教育是碑林最亮丽的城区名片,碑林区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以“优质辐射、优质发展、优质特色、优质提升”为核心的“四优”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名校+”全覆盖,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为教育强市作出了碑林贡献。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建立了“分圈管理+资源链接+全程陪伴”模式,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基地”称号,“社会救助服务+”荣获民政部社会救助“全国十佳”创新案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创新优秀区县”。2020年度全市公众满意度调查中,碑林区列5个城市品质提升区第一。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为民办实事700余件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碑林区亮点频出。
坚持“带”,建立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周三“党史学习日”制度,搭建起一周一次的红色主题课堂,带动党员干部“日常学党史”。
注重“广”,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和“千名书记讲党课”活动,全区690余名党组织书记,300余名老党员、先进模范和2500余名党员走上讲台。
突出“活”,举办追寻“我身边的榜样”暨“我要为党送祝福”微视频征集活动、“我要给党写封信”主题征文、举办“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观看党史题材影视剧、参观革命旧址等活动,全面激发学习热情。
务求“实”,通过开展“三问三看三查”大调研,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项目。举办首届社区书记“三赛三亮”百日大比拼,为民办实事700余件。整合131项便民服务事项,建成碑林区图书馆,完成困难家庭“美居工程”60户,提升改造65个社区161处无障碍设施,打造了“家门口”的公益集市,跑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加速度。
高陵区
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令人瞩目变化
当天发布会上,高陵区委书记杨仁华介绍了高陵的发展情况。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高陵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从“十二五”末的67.2%提升到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六分之一强。多年蝉联“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两次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
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农村面貌发生巨变
杨仁华介绍,高陵区全面完成6项农村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打造了一批改革亮点集成案例,也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农业增加值达到37.6亿元,新增现代设施农业3万亩,“共享村落”被自然资源部称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同时,全市首家搭建起区、街、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省首笔发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完成产权抵押贷款677宗2.4亿元,产权交易总额超过6亿元。88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总资产达到8.5亿元,全面消除空壳村,50%的村集体年经营收益达10万元以上。
高陵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杨仁华说,该区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了空间战略规划,确定了“三区两轴十板块”发展格局。随着西延高铁、地铁10号线等开工建设,轨道上的高陵加速形成。国道310过境公路、国道210改线工程、西营十字跨线桥、泾河入渭口特大桥、店子王泾河大桥建成通车,累计新建改建市政道路和农村道路115公里,区内形成“十横十六纵”全覆盖路网,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特别是,今年高陵区在财政困难的条件下拿出1亿元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道路进行黑化,农村面貌将再次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生态环境方面,高陵区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PM2.5、PM10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1.75%、31.5%。严格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建成泾河堤防8.5公里,完成渭河滩区治理3430亩,新增生态水面320亩,泾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完成水源地保护区、泾渭湿地保护区红线划定。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达到26个。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顺利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明显。2020年,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区。
高陵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五年来民生投入近120亿元。持续推进“十九年无忧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3所,新增学位15472个,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新建改扩建医疗用房1.7万平方米,千人床位数达到6.7张。区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复审,新迁建的区中医医院即将投用,投资29.8亿元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三甲综合医院正全速建设,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先进县。319户574人高标准脱贫,助力白河县脱贫摘帽。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平安先进单位,夺得“平安铜鼎”,公众满意度排名全市前列。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创新设置五大学习平台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陵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任务,创新设置“党史天天学”“泾渭红色基因”“党史故事”等五大学习平台,组建红色宣讲团、文艺宣讲团等4支宣讲队伍,拍摄“百年复兴路,老兵铸党魂”老兵口述历史等系列短片。
此外,高陵区还策划举办了“辉煌百年、唱响青春”校园艺术节、“西北民大在通远的峥嵘岁月”巡回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剪纸艺术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微党课、微故事、微朗读、微分享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展“踏寻泾渭·畅享高陵”红色之旅大型采访、“青春奋进新征程”党史知识竞赛、“寻找红色印迹”短视频大赛、“延安精神”主题征文等主题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鄠邑区
智慧化秦岭实现天空地全方位管护 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振兴
鄠邑区委书记范九利介绍鄠邑区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鄠邑区加快构建“3233”现代产业体系,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商贸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233.61亿元,工业增加值87.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82亿元。今年丝博会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130.6亿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范九利介绍,在2018年秦岭违建专项整治中,该区拆除各类违建423宗1036处52万余平方米,高标准完成黄柏峪建筑石料矿关闭拆除整治和生态修复。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化秦岭保护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天空地”全方位管护。扎实推进“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涝河下游、新河鄠邑段堤防实现贯通,涝河渼陂湖、天桥湖蓄水面积1700余亩,“一横两纵”的水生态景观长廊正在形成。
鄠邑区扎实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54个老旧小区高质量完成改造,86个老旧小区正在加快施工,背街小巷改造、断头路打通、架空线缆落地任务全面完成。高标准建成十四运“一馆四场”,包含手曲棒垒橄五个球类比赛项目,是除西安市主赛区外比赛项目最多的一个区域。按照主城区标准对城市品质进行提升,沣京大道完成拓宽改造并全线通车,实施了城区内九条主要道路、35公里的“白改黑”和两侧提升工作全面实施,新建、改造公园广场9个,新建城市绿道34.7公里,新增绿地62.43万平方米。
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等文化活动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范九利介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鄠邑区11个贫困村、23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深入推进“九纵九横三化三美”新鄠邑田园化行动,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个、市级美丽村庄74个,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成功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柳泉桃花节、重阳仙菊文旅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精品民宿蓬勃发展,蔡家坡村、八里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据悉,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将在6月5日正式开幕,此次关中忙罢艺术节规模更大、时间跨度更长,将一直持续到11月,将有“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节、乡村社区艺术节”三大板块、28场活动。其中,终南戏剧节以“终南乐夜”为主题,组织六场不同题材和形式的高品质音乐会;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开展大地生态艺术节,包含画美乡村、麦田艺术、终南影展等主题活动;积极挖掘鄠邑区中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乡村社区艺术节,包含中国农民画“鄠邑发布”、村史党史文献展、关中农货艺术节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艺术融入乡村,让群众走进艺术,用艺术的滋养、文化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出台便民利民举措55条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该区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鄠邑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主体竣工,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一期建成投用。平安鄠邑建设深入推进,建成全市首家综治信访服务中心,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面挂牌运行;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辅导、“解读+互动”等方式,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同时,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发展相结合,深入开展“找差距、定措施、快追赶、勇超越、谱新篇”大讨论大转变活动,全力办好十四运、推动十项重点工作、积极融入主城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4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推出10项集成改革措施,出台便民利民举措55条,构建“15分钟高效办事服务圈”,大力推行“鄠小二”三级帮办代办机制,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帮办代办事项18000余件。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