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六旬老人10载手绘20余米“社火长卷”
陕西 关中 阎良戴家堡的民间社火颇有历史,解放后随着村中人口的增长,能人辈出,社火内容也随之增新扩大,社火便成了戴家堡每年重要的跨年活动,吸引周围堡寨上万人前来观赏。近日,家住阎良区关山镇戴家村的66岁老人戴万直,用十余年的时间在宣纸上手绘出21米的“关中古堡社火长卷”,通过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戴家历年社火的热闹场面,和特定时期的风土人情,村民们赞称是戴家堡子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五彩社火再现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简陋的平房,为采光好,一张宽大的木桌就放在进门的位置,本是灰色的台布上,因了残留的颜料成了五颜六色,桌子一角堆放着高高的颜料盒子,和十几只大小不一的画笔……这就是戴万直10多年来作画的地方。
“没有任何资料和图片,我都是通过老一辈人和自己的回忆一笔一笔画成的。”1月28日,在阎良区关山镇戴家村,听说记者采访,朴实的戴万直老人高兴地抱出画卷边给大伙儿展示,由于画卷太长,老人小心翼翼地把画卷放到桌上,边讲解,边收回着看完的画卷。
“这画的都是50年代自己堡子的民间社火。”画卷刚铺开,大伙儿就被画面上的内容深深吸引。半米见宽的宣纸上画面内容从城门开始,社火由骡车开道,旗杆、响炮,然后是仪仗队、舞狮队、划旱船、踩高跷……各种方阵纷纷亮相,情节生动,人物逼真形象。“你看这方阵里和尚把鞋都跑掉了;这是打绕杆子让人别往前,相当于现在现场维持秩序;这人把孩子放到肩膀上,就怕他娃看不见……”老人眉飞色舞地讲解着,兴致颇高。记者注意到在长卷中,反映社火队伍,几十个方阵让人眼花缭乱;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热闹群众,每个人从动作到神态都各不相同;还有极具时代特色的陕西房屋,古农具,各种牲畜……
“这个是我小时候吃过的甜杆吧,现在都很少人种了!”“瞧当时的房子,这是半边盖啊!”20余米的画卷,通过社火这一形式尽可能多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村民戴永祥激动地称这是戴家堡子的“清明上河图”,并努力的在画卷中寻找着回忆。
传承,只为那不能遗忘的历史文化
画卷结尾处,几个孩子把背篓扣在头上装狮子,老人说这叫“你在头里耍,我在后头学”,表示传承关系。
“都是凭记忆画出的,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关中古堡社火长卷综合了戴家村历年来所有的社火演出场面,而这些都是老人凭借记忆,和向老一辈人反复交流咨询,一点一滴用心描绘出来的。“我就是想让这生于戴家村、长于戴家村的人能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这种传统文化。”
用掉近百盒颜料,几十只画笔,20余米的画卷最终能装裱成功,老人说10年来也是百易其稿,“有时候一幅画要画十几遍呢,自己画出来也不确定,就找老者看,如果不对就得重新画。”“他有高血压,晚上我就不让他画!”戴万直的妻子刘会琴尽管很是支持丈夫作画,没事的时候也在旁边打打下手,提提建议,但是因为丈夫身体原因,加上每次动笔一动不动连续要画4个多小时,所以刘会琴只让丈夫白天做画。
介绍完画卷,老人又仔细地收好,“咱关山的文体中心听说马上就建好了,到时候,我把画卷放在文化馆,我做义务讲解员,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传统文化!”戴万直说自己在有生之年,还想画些其他的东西,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