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霾神器”奇招迭出 用户直呼“一头雾水”

01.04.2015  15:10

  本报讯(记者 陈玺撼 郭艺珺 实习生何晔)2015年中国室内环境与空气净化展日前在沪举行,百余家国内外参展商推出各自的“抗霾神器”,各种带有静电、光触媒、负离子、水过滤、酵素溶菌等“特异功能”的净化器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一头雾水”。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少统一的净化器标准,该行业已成为虚假宣传的温床。

  统计显示,2012年以前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仅有50多个品牌,目前已增至400多个,推动整个产业高速发展。2014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达580万台、销售金额约136亿元,业内预计今年销量将达到900万台,销售额有望超200亿元。与火爆销售行情相对应的是,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哪些产品值得信赖。

  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秘书长王芳坦言,由于众多厂商进入该行业,产量远超销量,加上行业尚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市场竞争处于混乱状态,虚假宣传较为普遍。去年,市质监局发布的相关产品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市消保委发布的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都显示,在细菌、PM2.5、甲醛等方面,夸大净化效率和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占有率很高。不过,据透露,关于空气净化器的国家标准已制订完成,不久将出台。只不过这一新国标更多强调的是出厂质量,可在进入市场前刷掉一批劣质空气净化器,并不能有效约束厂商在销售时的虚假宣传行为。

  质检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空气净化器时,关注产品各项功能的标称数据,必要时可要求销售者提供具备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在合同等凭证上留下对于相关净化功能的承诺,以维护知情权,并作为日后维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