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尔林兔镇与贫穷说拜拜
神木县尔林兔镇木独兔村45岁的杨志强去年出栏了686只羊,仅去年春天出售羊绒和全年羊子育肥卖羊肉,全家纯收入31万多元,人均7万多元。杨志强说,2012年镇上开始实施土地流转工程,正准备到内 蒙古打工的他得知后,决定不再出去打工,利用土地流转后集中连片、便于耕作和镇上“15555工程”扶持种养殖大户的好政策,租地种玉米,再用玉米和玉米 秸秆养羊。几年的发展,当初家里的三间瓦房、30多只羊,变成现在家里有了农用车、铡草机等农机具,新修了3个标准化圈舍、还盖了新房……像杨志强这样受 益于镇上精准扶贫致了富的农户还有很多。
神木县尔林兔镇针对本镇地多人少,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工矿企业,村民大多有不外出打工的传统习惯的实际,从2008年起,紧紧抓住镇上地势平坦,有 条件进行机械化耕作,适宜发展种养殖业的特点,多渠道争取资金分期分批实施精准扶贫计划。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开始实施精 准扶贫工作时的7000元增加到去年底的近17000元。全镇农民人均存款超过2万元,35%的农户购买了小轿车,大多数村民告别了土坯房盖了新房……
镇党委书记杨剑细数了从2008年起,镇上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后下大力气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实施“15555工程”,迈出全镇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为了充分发挥全镇人均4亩耕地,毗邻陕北著名的红碱淖景区,土地肥沃,水位高、土地耐旱,发展农牧业条件较好的优势,2008年开始实施以种植传统 作物玉米、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15555工程”。即每个工程户种植玉米不少于15亩,养羊养鸡分别不少于50只,养猪不少于5头。年底经过严格验收达到 上述标准的,兑现奖励。为了实施好“15555工程”,镇上做到政策扶持,责任落实,检查验收,补贴发放“四到位”。工程实施3年,镇政府共向工程户发放 补贴246万元。全镇工程户人均纯收入也由2008年开始实施时的70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1万元。
实施土地流转工程,让农户的零散地变为整块田,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条件
2012年,镇上本着“自愿、有偿、依法、依规、就亲就近”的原则,实施土地流转工程。工程采取调换结合,拼零为整;有偿转让,承包转租;收回集 体,重新分配等办法。根据各农户的承包地分布情况,依照“就亲就近、自愿”的原则,将父子、兄弟的承包地块集中调换,外出村民指定家庭近亲负责调换,承包 权和土地权益归原农户所有等。通过土地流转工程的实施,全镇14个行政村3616户农户的5140块零散地块变成了388块整块田,共流转土地4.5万 亩,分别占到全镇总耕地和总人口的95%。巴吓采当村的种粮大户白占占说,镇上的土地流转使农民在种地时省了力气、省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地 收益。去年他种了400亩玉米,350亩草玉米,又利用种的玉米和秸秆养了460多只羊,全年纯收入近30万元。今年春节刚过,他就从内蒙古杭锦旗买回200只羊,把今年的养羊规模扩大到600只,春天卖绒,秋天育肥后卖肉,争取更好的收益。
实施农机扶贫工程,把村民从田间地头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扩大了精准扶贫面
镇上根据实施土地流转后,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实际,采取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镇上自筹,动员村民出资的办法,先后自筹资金3200多万元。购置四轮拖拉 机、铡草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各种农机具11500多台(套),农户户均农机具4台(套)。镇上还先后争取省、市、县基本农田升级改造、节水灌溉、土地整 理等专项资金,改造提高了3.5万亩、约全镇70%的基本农田的质量和耕作水平,为全镇农民机械化耕作程度高达90%,进一步增加土地收益创造了条件。村 民们守着家园,依靠土地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从事种养殖业,兴办家庭农牧场。2012年镇上被省、市农机部门评为农机示 范镇、先进镇。
大力扶持种养业公司和家庭农牧场,引领农户走上依靠种养殖业致富的路子,精准扶贫结硕果
镇上有计划地扶持实施“15555工程”、土地流转工程和农机工程户中率先致富的农户成立种养殖公司、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千方百计争取县上 “金桥工程”,城乡统筹试点镇建设等项工作中的专项资金,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统一验收办法的基础上,加大了精准扶贫力度。镇上对养羊80只 以上的226户农户给予每户3万元的圈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养殖业和发展种养公司、家庭农牧场的积极性。涌现出了敖包兔村村民刘文清与 关中 客 商共同投资2400多万元建设的由正大集团公司负责饲养技术和销售的神木县首家万头猪场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首批800多只仔猪即将于3月底投放市场等 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养殖业大户。到2014年底全镇共建成标准化圈舍321个,发放圈舍补贴658万元,发展种养业公司85个,专业合作社32个,家庭农 牧场450多个。种养殖业公司、家庭农牧场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全镇农户依靠种养业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镇上还充分发挥红碱淖鱼的品牌优势,动员村民挖鱼塘养 鱼,短短两年时间就涌现出了水产养殖户37户,水域养殖面积800多亩。发展板蓝根、黄芪、竹柳等药材种植户32户,种植面积2600多亩。石板太村的张 凤忠得益于镇上的土地流转,2012年以每亩每年1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种玉米赚钱太少,2013年种洋芋滞销又赔了80多万元后,去年大胆试种了650亩板蓝根、100亩黄芪,年底顺利销往中国药都安徽亳州,当年纯收入80多万元。今年他信心满满,计划再多租赁500亩土地,把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400—1500亩。周围的村民看到他第一年试种药材就发了大财,今年也纷纷仿效,计划大面积种植中药材。
镇长张怀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实施“15555工程”、土地流转工程等精准扶贫以来的七年,全镇共向省、市、县财政和中、省驻镇企业、私营企业争 取各类涉农资金和修镇村道路、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1亿多元,动员村民累计自筹8200多万元。此外,七年间镇上还分别与邮政储蓄银行争取联户 扶贫贷款600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争取联户扶贫贷款1500万元,为全镇村民发展种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到去年底止,共发展种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117家,培养种养殖大户340多户,发展家庭农牧场450多个。全镇羊子饲养量由2008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时的14万只增加到2014年的25万只, 饲养生猪由1万头增加到近5万头,跃居全省农牧业大镇的行列,种养殖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
该镇2015年精准扶贫计划是:继续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扶持种养殖户扩大规模,有计划的新上肉食品加工企业,引进无污染农业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精准扶贫让全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越奋刚 通讯员 王振军 罗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