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归来 大气污染治理迎来新局面
导读: 从“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到组建智囊团,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到完善环保法规,科学治霾正成为河北治理大气污染的又一关键词。
【V视野】科学治霾启示录之展望篇
从“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到组建智囊团,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到完善环保法规,科学治霾正成为河北治理大气污染的又一关键词。
随着河北省政协一号提案对治霾的持续关注,大气污染治理正在走向一条崭新的轨道。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科学治霾的推进和最严环保法的实施,河北大气污染治理迎来新局面。
大气监测实现立体、全覆盖
图为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在数据机房内工作
12月11日上午10时,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机房内,电脑屏幕上绿、黄、橙等6种颜色的圆点密集分布在河北卫星地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着各个监测站反馈回来的当地空气质量情况。
“这就是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封哲说,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的207个空气监测站都在实时运转,每5分钟上报一次监测数据,自动监测系统每小时计算一次平均值,并自动发布。
这时,封哲注意到曹妃甸位置上的圆点呈现白色,这意味着监测点没有数据传输过来。他查看了传输网络,在确认没有异常后,他拨通了监测站点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正在紧急维修。约一个小时后,曹妃甸的圆点由白色变成了黄色,即当地的空气质量为良,说明监测点设备已恢复正常。
与地面监测相呼应,卫星遥感、无人机、雷达等监测手段也在同步应用。早在2013年,河北省环保厅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了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应用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天地一体化”立体全覆盖监测省域的省份。
从市到县,从地面到空中,河北大气监测网络日趋完善。
据封哲介绍,环境卫星“天眼”遥感具有大范围、动态、客观等特点,弥补了地面监测手段的不足。卫星每天传输影像形成时空上的连续性,通过对气团的观察,再结合气象因素,可对重污染天气发出预警。
无人机由于距离地面近,影像更加清晰,被业内称为监测利器。“如果卫星反馈某个地区大气质量持续异常,通常会出动无人机进行监测。”封哲说,对于个别企业偷排情况,雷达车可以完成数据“侦查”任务。雷达车同样属于地面监测,但具有可移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可监测目标企业的废气、粉尘等排放量。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任谢剑锋表示,运用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为全省精细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大气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多项科学治霾工程启动
“天地一体化”只是河北科学治霾的一个缩影。运用科学手段,有的放矢,河北已启动多项科技项目支持大气污染治理。
5月24日,“引智共建蓝天计划”启动。 河北将通过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为实现河北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把河北省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和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
8月7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这个包含15位委员的智库既有两院院士,又有国家级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权威。这些委员将针对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此外,河北省科技厅已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程专家组,正着手编制《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程(2013-2017年)实施方案》。目前,该厅组织专家在污染源解析、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监测预警、重点行业污染源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
河北省科技厅还开展了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技术与设备、雾霾污染源解析与成因分析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计划。
与此同时,治霾相关法规和文件也在出台。河北《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关于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也相继出台……更加精准的治霾之路正在展开。
经济转型成科学治霾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随着科学治霾的推进,不少专家也意识到,通过产能压减、机动车限行等依靠“减法”治理雾霾的空间变小,未来治霾的关键还是经济转型。
新《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企业排污的成本增加,业内认为多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将因此提速。作为环保行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晨阳水漆对于转型有着深刻地理解。
晨阳水漆总裁助理吕秋红表示,以涂料行业为例,水漆相比传统油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涂料行业水进油退的态势非常明显。她说,正是在河北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背景下,晨阳水漆才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河北省政协“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问题”调研组提出,面对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家们认为,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环境保护法》即将正式实施,环保利剑出鞘,拼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再继续。河北应尽快提高技术创新的贡献度,通过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支持环保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赢得大气污染治理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