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科学离我们越来越近

12.01.2015  19:07

2015年1月9日《陕西日报》第6版

      本报记者 张梅 实习生 易雅晨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生活在三秦大地的老百姓来说,可能觉得原本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的“赛先生”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近了:在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目睹神秘的实验室到底什么样;在多场与科学家的见面活动中,更有机会和院士以及顶尖的学者面对面交流;甚至在田间地头,都会不经意碰到一位研究果树或者小麦的农业科学家……
      与此同时,红外血管显像仪、离子风空气净化器……,这些诞生在我省的科研成果,让我们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更真真切切体会到科学离我们其实很近。
      科普进入百姓家
      2014年,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活动、全国科普日科普开放活动中,陕西师范大学开放了包含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34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收集了全国各地区的药材资料,是集合展览室、温室育种、流水线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实验室。为此,陕西师范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义务讲解队,负责对每次来参观的队伍进行药材知识的讲解。据陕西师范大学科协秘书长屈新运介绍,陕师大拥有五十多个实验室,组织团体提前预约,都可以免费开放进行参观。
      重点实验室开放活动是我省适应公众科普需求的一项创新尝试。可以预见,随着高校资源的开放,我省公众将会享受到更多深度感受“科学”的机会。
      2014年12月17日,陕西青少年“航空筑梦”活动在全省各学校开展。与以往“航空筑梦”活动不同的是,此次活动首创在线直播讲座课程。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讲师郭庆博士在线主讲了《航模制作》,学生们在各自学校多媒体教室在线听讲。
      这次活动是为实现“科普日常化”,探索全新的方式。陕西省航空学会计划从今年开始,让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搭档,兼顾权威性和贴近性,利用网络,传播航空、航模知识,从一个月讲一堂逐渐推广到一周一堂。
      调动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科普,让科普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陕西省高校科协联合会去年的成立,我省搭建起了调动高校力量,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让更多有质量的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平台。一系列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以及教育创新等精彩的活动,也随之在我省高校上演:陕西师范大学科协创造性地把科研、科普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组织专家、教授赴我省各地对药农、果农展开技术培训,并帮助农民成立合作社,提供产业化指导。这些活动,为高校教师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也为农民传授了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双赢”。
      科研支撑大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去年8月,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贯通,数以亿计的民众将获益。“西气东输”是世界上最长的输气工程,承担着高压、大排量的燃气输送任务,上万千米的管线要穿越沙漠、戈壁、水网等多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对管道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位于我省的石油管材研究院,首次在世界上攻克了管道技术的多项世界级难题,为西气东输三线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也为“国家大动脉”的顺利运行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位于西安市咸宁路的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在黄土地区开展了大量科研和生产项目,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建设开发的多项世界性难题。在延安新城Ⅰ期建设中,机勘院解决了“平山填沟、上山建城”过程中土地的监测、填筑、环境、集成信息化等多个难题,保障了建设的顺利推进,取得了对黄土研究的多项技术突破。在郑西高速铁路建设、西安市地铁建设中,机勘院同样发挥对黄土地的研究优势,保证了这些重大工程的顺利进行。
      如果上边这些“科技”,还让你觉得离得有点远。那么,西安光机所研发的红外血管显像仪,会让我们更近地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家里有幼儿的人,当孩子生病需要抽血或打针时,是不是最担心护士“技术不高”,找不到准确的扎针位置呢?红外血管显像仪诞生的灵感,便来自光机所的科研工作者带孩子看病扎针难。现在,老人、孩子或者肥胖患者等难找到血管的人,只需要把扎针的部位,放到仪器底下,血管的走向便可以清晰呈现,再也不用担心可能会多挨几针了。就在前不久,红外血管显像仪还随援助医生,奔赴利比里亚,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大显身手。
      智能手机、wifi、网购……,这些我们已经离不开的事物,无不是科技的结晶。2014年,在科研的支撑下,面临经济新常态,我们依旧满载收获。
      用服务换真心
      科普进入百姓家,科研支撑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
      2014年的最后一天,在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统计学校科研工作者们的“高倍引论文”数据。高倍引论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特别多的论文,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研成果的价值。然而,“高倍引论文”不像SCI那样关注度高,往往被引用了,科研工作者自己也不清楚,就需要有人随时分检并统计这些信息。西工大科协义务承担了这项琐碎繁杂的工作,每年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供学校和教师参考。
      这项工作看似细微,却为评价科研成果甚至科研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西北工业大学科协秘书长向河看来,科协不可能帮科研工作者拿项目、做项目,却可以围绕科研评价体系,尽科协职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这些繁琐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为科研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让科协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同时,他们又借助科协和学会的平台,让科研人员把自己的成就与社会分享,让公众受益。
      在刚刚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王刚云看来,省科协的举荐,为他这位在基层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无限荣光。同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是对他农技工作的最大褒奖,激励他更加敬业、务实地投身这项工作。在人才举荐和奖励中,省科协坚持通过严格评审,高标准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重要奖项的候选人,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评选规范和程序。正是严格规范的评选制度,使得评选工作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评出的奖项自然也就有了公信力。
      在一次我省科学家代表座谈会上,西北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刘建妮就科研与科普关系的发言,博得了现场科学家们的阵阵掌声。她通过随身携带的3D打印化石模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科普做得更加通俗生动,从而更好地与社会公众分享科研成果的价值。
      未来,如何更加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科研引领发展,科普满足多层次需求,我省还将不断探索。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