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启陕西经济升级版
迎接新常态,依托科技创新,陕西实现新跨越,开启经济升级版。
截至12月9日,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9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33亿元。预计2014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将突破6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的不断攀升,充分彰显了技术市场的繁荣和经济活力的提升。
经济活力得益于我省围绕自身优势,提前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金融链,促进发展转型升级。
面对资源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早在几年前就以企业联合重大专项等方式,组织实施了一批资源转化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项目,突破了一批能源资源转化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支撑引领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业园区等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不断走向循环发展。走进董家河工业园,你或许都不敢相信自己身处昔日“看电影要打着伞,走路要眯着眼,吃饭要捂着碗”的铜川。铜川董家河工业园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依靠科技创新开创一条传统产业的绿色开发之路,由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市转变为清洁能源强市。如今的铜川,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8.2%,非资源性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4%。要实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今年9月,国家煤制油示范项目—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配套的催化剂制备生产系统贯通,首次投料试车取得成功,顺利产出优质的催化剂产品。这项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取得成功,宣告我国彻底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和封锁。在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关键。作为陕西省规模实力最大的国有企业,延长石油长期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连续7年实现千万吨以上稳产。在延长石油高速发展的背后,科技创新是保持油田稳产、增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在特低渗透油田技术、高效压裂、水平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及现场试验成果,其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延长模式”饱受赞誉。
把握新常态,迎接新希望。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重要的着力点。我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了“陕西制造”“陕西配套”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12月3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光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成科技公司共同投资2.5亿美元在西安高新区设立芯片封装厂项目正式签约。2016年项目建成达产后,美光西安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产能将占到其全球产能的97%以上,这是“三星效应”的持续发酵。我省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了美光、三星、英特尔等多家世界500强半导体企业落户,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研发、设计、生产配套企业。伴随着三星半导体及相关配套项目的相继落户和投产,西安已经形成了优势显著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并跃升为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此为基础,我省将迅速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带动电子级硅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封装等产业发展;2014年,面对钛、钼等合金材料价格持续下滑、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全省新材料产业主攻高端应用,巩固拓展中低端市场,新材料产业保持持续稳步增长;围绕新能源技术这个核心环节,比亚迪(002594,股吧)延伸出LED、储能电站、太阳能计划等产业链,科技优势不断彰显。我省还将继续聚集各方力量,发展以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预计明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
作为信息化时代制造技术的新成果,在3D打印领域,我省早有布局。今年初,陕西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协同推进我省3D打印产业发展。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已建成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创新创业孵化区,4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11600平方米人才公寓及生活服务设施,并与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组建了多个产业应用示范平台,产业的规模和聚集效应正在显现。
在早谋划、早布局的同时,我省继续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补足制约科技优势发力的“短板”。今年11月,随着西安市首批10家享受种子基金企业的签约,西安市扶持科技企业从孵化到发展再到壮大的金融链初步完善。随着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的深入进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改革在全省广泛开展,成效不断显现,技术走向市场的“瓶颈”难题正在破解。
随着建设创新型省份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技资源优势将在陕西不断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