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驱动陕西”之一:科技创新 激发原生动力

16.03.2018  17:12

2018年3月16日《陕西日报》第8版

编者按:
      3月16日,《陕西日报》“2018全国两会特刊”以“科技创新 驱动陕西”为栏目,连续3个整版大篇幅、大版面全面报道了我省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请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上传出的声音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三月十四日,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展示航天推进器燃料过滤片。该公司研发团队掌握业界领先的复合光束扫描、三维曲面自适应定位等核心技术,为航空、航天及电子信息领域内诸多难加工材料与构件超精细冷加工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刘强摄

      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发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被誉为“扎针神器”。 本报记者 刘强摄

  本报记者 张江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是科技大省,区域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密集。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用实、用好、用活这些资源至关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激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造活力,促使科技成果迅速得到转化,陕西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实践。陕西正在逐步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蜕变。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
  案例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合作,攻克连续模的步距控制误差技术难关,小凸模的使用寿命从以前只能使用2000余次提高到现在可以使用20万~30万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项专利技术的问世推动了国内建筑五金生产行业的技术变革。
  目前,该企业正在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筹备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内容涉及生产技术研发、革新及人才培养等。

  如今,企业与高校共建合作平台在陕西已成为普遍现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贯通创新链条的第一步就是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问题。
  我省出台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陕九条”提出,鼓励企业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在校园建立企业作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联合研发平台,简称“四主体一联合”平台,极大地释放了我省的科研潜力,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政策出台后,我省一部分企业和高校大胆尝试,平台建设有声有色。
  长安大学科技处处长韩玲说:“我校与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了土地工程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悉,双方共同申报获批了“陕西省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创新团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项课题“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及坡面治理工程的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与示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设立开放基金12项,金额117万元。今后每年开放基金项目资助总额度计划在200万元左右,同时积极给学生提供科研和创新创业机会,合作企业还给土地工程研究生每人提供10万元课题费,帮助实现科技成果与实际工程项目有效对接。
  目前,在省科技厅的积极推动下,已促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2所高校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50多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近40个“四主体一联合”平台,多个平台已通过了专家论证。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国内建筑五金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2017年初,经中国建筑学会介绍,这家企业带着技术难题来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我们在接到课题后,对他们的流水线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再现了现场工艺。我们发现,成型工艺不合理和连续模的步距控制误差大是造成模具使用寿命短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连续模的步距控制误差可达2微米~5微米,而模拟现场的误差控制在0.4毫米左右,相差甚远。”该项目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杨程说。
  合和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这趟真是来对了!多年都过不去的技术坎儿,在专业人士的眼里竟如此简单。这项专利技术的问世对国内建筑五金生产行业意义非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谭晓宁说:“近年来陕西省在科技创新体系搭建方面出台了大量利好政策,破除了许多长期阻碍产学研迅速转化的桎梏,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目前,我校多个学院都已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成效斐然。

  政策创新,为科技研发松绑
  案例
   2017年,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用500万元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买到了“城市供水水源扬水曝气水质改善技术”的专利所有权。据了解,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黑河金盆水库的水质改善提升工程,解决了大容量水库和湖泊水体分层导致水质劣化问题。
  公司总经理史保华说:“我们公司从事水处理业务已有多年,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密切合作是我们在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有力保障。目前,我们的项目遍布全国,深圳西丽水库的项目也在不久前正式签约。‘扬水曝气’技术在全球范围都属于领先技术,这也是我们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大发展的最大底气。

  近年来,陕西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技成果得到了迅速转化。陕西省政府出台各项鼓励科技创新新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
  3月1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链条的创新绩效,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于人。”他说,围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税收优惠等的政策文件,将在不久之后公布,以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陕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记者走访的多所高校中,教职工提到最多的就是我省出台的“陕九条”,即《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其中的很多条款都对传统的管理办法进行了大胆突破。部分规定如下:
  “利用财政性资金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项目完成人自主决定转让、许可、作价投资。
  “省属高等院校、研发机构职务科技成果,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
  “支持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设立联合基金,省上按总额20%的比例出资支持,新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按照需求导向原则自行确定研发项目。
  “鼓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成果完成人创办企业,可按其现金出资额度的20%申请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股权退出时,按照原值加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利息优先回购给创业团队。
  “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将科技成果转化业绩与论文、纵向课题指标同等对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突出人员,纳入破格晋升职称序列。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省属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
  一项项大胆的政策实践,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满满诚意。
  而“陕教十条”,即《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从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自主权;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横向科研合作视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完善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人事改革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改进财政资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改进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管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将一系列“松绑”政策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服务创新,为科技转化提速
  案例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近期攻克LED显示屏低亮度环境下失真的行业难题。该企业所在的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对企业在建设、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而这只是陕西省创新服务形式,助力科技企业发展的缩影之一。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我省在强化科技与产业结合方面制定政策,拓展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的功能,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加强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继续组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创新园区,促进科技与产业、技术与服务有机融合。
  今年年初,全球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研发的龙头企业——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LED显示屏低亮度环境下失真的行业难题被成功攻克。
  该公司总工程师王伙荣说:“这个技术可以让显示屏在极低的亮度下清晰地还原图像的细节,对显示屏在室内的应用有很大改善。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西安诺瓦公司已经拥有了多项专利。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使诺瓦公司在LED显示控制领域领跑全球,并占领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该企业在专业视频处理和云服务大数据处理领域也取得快速发展。前不久,诺瓦公司所在的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规划了50亩土地用于诺瓦研发中心的建设,并对企业在建设、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管理办公室主任吕东国说:“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尝试跟一些基金、银行、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同时,我们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软件企业和高端人才资源的精准匹配。
  据了解,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自2012年成立以来,运行成效显著,为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基金到位资金总额为5.592亿元,设立12只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达到40.23亿元,放大效应11.4倍。目前,子基金已投入2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金额达12.48亿元,投资企业整体估值超过270亿元,基金投资后新增年度研发支出3.4亿元,新申请专利115个。
  与此同时,我省发起设立了陕西科技创业微种子基金,创新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支持“双创”新机制。该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已完成8个项目的投资决议和14个项目的立项,完成了3个项目的实际出资。基金主要通过参与项目众筹方式运行,开创了全国“财政资金+众创+众筹”支持“双创”的先河,有效带动了众创空间和民间天使投资发展。

      笃 言 陕西的创新力量振翅欲飞

   张江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什么是创新体系建设?如何建设?建成后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国家层面的创新体系建设思路很清晰,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有十分细致的描述。参照这个思路,我省在构建自己的创新体系时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省情,真正把科技摆到产业和经济里去。我们要通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来支撑陕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打通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通道,打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通道,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的通道。目前陕西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一个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具体而言,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解决产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解决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科技创新必须结合产业才能发挥出改变世界的力量。目前,我省科技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蓬勃。如何让好技术找到好出路,如何让科技需求找到供应商,这是主政者必须时刻放在心里、抓在手里的问题。在这个方面,陕西进行了大量探索,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针对行业共性技术缺失问题,建设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提供商;针对龙头骨干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的信息研发平台建设,以“四主体一联合”为抓手;针对我省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困难的问题,推动基于开放科研平台的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小微企业孵化难问题,建设涵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企库、高企认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全链条的高企培育体系。这四个层面的布局组成了陕西今天独有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有了好体系,还要有好制度。
  陕西先后出台的“陕九条”和“陕教十条”以开拓者的勇气在全国范围内带头“吃螃蟹”,破除了多年来阻碍科技成果迅速转移转化的桎梏,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厂房,再到市场的距离。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些已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新格局的要求,陕西正在努力成为科技人才实现价值的大舞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区、科技产品应用的试验田,成为中国西部的创新高地、科创中心。

我省将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我省将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日前,粮食局
科技部重大办与评估中心联合调研重大专项基金在京投资企业
    为了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投资运作科技厅
我省开展十项科技扶贫行动
 2018年3月24日《陕西日报》第1版  科技厅
陕西省开展十项科技扶贫行动
  记者近日从省科技厅获悉,陕西新闻
陕西省多举措构建陕西特色创新体系
  3月14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