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战略科技力量 西安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12.10.2021  09:10

  

  西安电子谷核心区A区外景。(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西安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城校(院)企”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业领域,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已成为拉动西安全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需求,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和总平台作用,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科技创新链整体效能,有力支撑陕西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

  建成运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推动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优先布局建设“先进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实验室,参与陕西实验室建设和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体系。

  支持高校院所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面向青年科学家组建未来实验室,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建设诺奖实验室。引进培育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支持高新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战略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丝路科学城。围绕陕西省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要求,重点推进西安智慧谷、西安电子谷、翱翔小镇、院士谷等一批校地、院地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打造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等环大学创新经济圈。

   聚焦关键领域重大技术需求

  布局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深化校地、院地融合发展,鼓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参与,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按照“成熟一家、启动一家”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布局,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牵头建成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西安光机所争创国家光电子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结合陕西省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1155)工程升级内容,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国家级平台“后备军”。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建设。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行动,鼓励“双一流”高校或国家级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到西安建设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衍生孵化、技术服务和产业培育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战略科学家”设立人工智能、医学前沿科学、先进计算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鼓励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建省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竞争、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推动全市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发展态势。

   强化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探索关键技术攻关“西安路径

  深入实施高等院校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发挥驻地高校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的优势,建设一批“双一流学科”,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以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间技术、新能光源、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扎实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西安路径”。

  强化应用研究带动,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打造高水平基础研究力量。推广“一院一所”发展模式,探索形成更多创新做法,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组建科研院所创新联盟。建设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推进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库、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