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情系民生访基层 打造育人新平台

04.03.2016  19:01
            2016年寒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集中组织了15支团队分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云南、河南、福建、重庆等地的贫困农村及1000名学生就近就便回到家乡的贫困地区开展以农村精准扶贫实施状况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赴甘肃平凉静宁县调研队在司桥乡政府门前与工作人员的合影

            该校今年首次启动的“千村万户 ”项目与以往的学生社会实践不同,从“考察”到“调查”,摒弃了传统的学生组团赴外地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参与“千村万户 ”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普通同学,涵盖各年级学生,覆盖各院系。学生们结合自己寒假时间和兴趣点,依据学校抽样的调研点自由组队。每个团队调研结束后需要提交100份标准化农户访谈问卷和一份整体情况的调研报告。同时,为保证调查的规范性,该校给调研团队和个人印发了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调查指导手册》,给所有队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问卷提问覆盖了农民收入来源方式、农民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扶贫政策的迫切需求、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对扶贫成效的满意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家乡发展建设等农村社会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是不少同学运用课上学习的调查方法进行的首次实战。
路上的苦难终将化作美好的风景

            “1月27日,中雪,甘肃静宁,来到这里看到了许多未曾见过的美丽风光,感受了零下24度的寒冷,体验到来自淳朴村民的无限热情。我们同情每一个村民的贫苦境况,也理解每一位干部面对现实情况的无奈,我们仍不忘初心,扶贫路上,我们在行动!哪怕是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最小的改变。”这是该校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倩寒假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司桥乡席湾村调研结束后的切身感受。             该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农村,因此对农村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也直接转化为对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及精准扶贫的成效等问题的关怀与思考。他们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农民和农村的变化,对农民、农村、农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也渴望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一片满是深情记忆的土地上。
用心聆听,走近农民生活

            胡川乡是张家川县的贫困大乡之一,下辖16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该校2013级经济学专业赵育龙带领团队率先来到胡川乡政府,选取胡川村、宁马村、祁沟村和张堡村四个贫困村为调研对象。             “用心聆听农民的心声,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虽然调研过程中有许多的辛苦,但我们学会了以一种严谨的科研态度、科学的实践调查方法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项活动;同时倾听了民生疾苦,懂得感恩社会,对西部山区的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也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有了深入的体会和深刻的思考。”赵育龙说。             该校2014级林化专业孙少楠带领调研团队来到了富平县 王寮镇 仵新村,走访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多户人家,了解当地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对农民相关的政策需求进行了解。“中国农村美丽的风景让人难以忘怀,这风景下又掩藏多少痛苦与辛酸,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政策实施,深入农民生活,寻找农民的迫切需要,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通过此次调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了自我,增长了见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孙少楠在他的调研报告中这样记录到。             该校2015级水保专业的李贵带队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施行的扶贫政策,例如危房重建改造、农村牛羊棚补贴、低保政策、当地为鼓励发展畜牧业而施行母牛生小牛给予每只500元的补贴以及施行无利息妇女创业款等。同时,他们也了解到当地在某些政策施行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情况。李贵谈到:“通过调研,我们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保持着一颗温暖的心,在服务他人与服务社会中不断成长,各项能力也得到提升,这也是学校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扶贫路上,我们结伴而行,不遗漏任何一个贫困户,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真正享受到实惠。”
千里迢迢,了解乡情更为找寻自己

            短短十来天的寒假乡村生活,让学生们从新的维度思考自我。张坤觉得参加“千村万户”是自己第一次独立“走向社会”。赵育龙感叹:“一开始我想当然地劝说他们搞养殖致富,却发现他们连购买羊种的启动资金都没有;我想劝说村民免受贫穷要少生孩子,却发现有多个男孩外出打工的家庭经济条件确实要好些……看到现实,才懂得改变农村的现状绝不像论文题上的高谈阔论那样简单。”             参与设计调研问卷的该校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农村社会学博士何得桂老师认为,“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指导下投身农村实践,以专业素质去思考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平台,同时也架起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桥梁。学校后期还应该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让去不同地点的不同团队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真实的国情画卷。”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