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期在科研领域获多项国内外荣誉
16.01.2015 19:06
本文来源: 教育厅
——该校副校长李建东教授,校友张尧学、骆清铭、崔铁军领衔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李建东牵头完成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尧学、骆清铭、崔铁军三位教授领衔的科研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李建东牵头完成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科研项目,提出了异构自组织资源管理架构,发明了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网络移动、异构网络分流传输方法,解决了网络大规模、用户高移动、业务大容量带来的挑战,攻克了网络资源与业务流传输需求有效适配的难题,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力,研发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移动宽带热点设备、异构网络联合资源管理设备,已应用于全球130多个国家的470多家运营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校78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校长的张尧学教授牵头完成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团队将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计算模式的创新同国家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历经20余年研究,取得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透明计算,开辟了新的计算时代;同时,根据透明计算成功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级操作系统,形成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系统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对促进我国计算机及相关产业向创新链的更高端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力。 该校83级校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牵头完成的“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该研究代表了当前物理信息领域前沿方向,项目组深入研究了人工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理论、结构设计、实验验证及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构造新型材料的机制,其核心是通过提出等效媒质一般性理论,用人工方法形成材料结构、控制电磁波,由此实现某些新奇性能,为社会带来前瞻性应用,其中电磁隐身、电磁黑洞等都在其中。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获得应用。相应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该校82级校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牵头完成的“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光折射率差异的组织切片成像理论,发明了一种反射式切片成像技术,奠定了生物组织的高分辨连续成像技术基础,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完整鼠脑的均匀染色和塑性包埋。该成果还发明了一种全自动精密组织切削技术,建立了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成像技术体系,首创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仪器,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套单细胞分辨的小鼠全脑三维结构图谱。
——一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日前,该校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云松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图像压缩芯片技术”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合同要求。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入2800万元,是高分重大专项中十二五重点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李云松研究团队与该校微电子学院院士郝跃团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密切协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突破了高效图像压缩算法、高速并行硬件架构、抗辐照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航天级图像压缩芯片。经国家权威部门评测,该芯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国际最好的同类芯片,目前已经提供给国内多家航天领域研究单位试用,并将应用于后续卫星型号任务。
——数学与统计学院一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刘三阳教授与其博士生联合发表的论文“A GLOBAL BEST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GLOBAL OPTIMIZATION”入选ESI热点论文。该论文针对人工蜂群算法的搜索机制存在探索能力强而开发能力弱的缺点,受差分进化算法模型的启发,在探索—开发能力权衡机制框架下,构造了基于精英学习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模型。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的性能优于已有的经典算法。 据悉,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大学及学者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ESI热点论文是指近2年内发表并且在最近2个月被引频次排在前0.1%的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被光通信领域顶级期刊录用。 日前,该校通信工程学院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王小鹭毕业设计成果被光通信领域顶级期刊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录用。该期刊是光通信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2区期刊,影响因子2.2。 王小鹭撰写的本科毕业设计采用分组交换的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波长分配的光片上网络架构,在利用较少的片上资源的前提下显著减小了分组传输的跳数。随着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电路集成度和时钟频率的迅速提高,片上网络中电互连带来的寄生效应如寄生电容、延迟时间、信号串扰等问题将成为限制片上网络性能提高的瓶颈。光互连可以提供超高的带宽和超低的时延,是解决电片上网络面临的带宽瓶颈和功耗限制等诸多问题的理想方案。 (责任编辑:胡玥)
本文来源: 教育厅
16.01.2015 19:06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