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让科技成为精准扶贫的“点金石” ——我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综述
编者按:10月10日《陕西日报》“戮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专栏刊发“让科技成为精准扶贫的‘点金石’——我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综述”,文章通过“科学扶贫,让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智力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增收;产业扶贫,让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3个方面讲述全省科技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推动全省科技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科技已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请阅读!
勠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让科技成为精准扶贫的“点金石”
——我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综述
本报记者 王天洋
金初秋时节,丰收在望。甘泉县林沟村种植户陈改琴的食用菌大棚又迎来一个采摘高峰期。陈改琴的这5万袋蘑菇有香菇、猴头菇、红平菇等多个品种,但这些蘑菇却不是用普通营养肥种出来的,而是在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晓龙老师的指导下,用一种叫做“菌草”的植物做肥料培育出来的。这种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培育的蘑菇不仅营养价值更高,而且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4年前,延安市在省科技厅支持下,成功引进南方“菌草”落户黄土高原。现在“菌草”产业已经给延安市种植、养殖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很多农户脱贫致富都受益于这不起眼的“菌草”。
如今,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推动全省科技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科技已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科学扶贫,让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
科技相对滞后是导致一个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相关部门在精准扶贫中抓住要害,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贫困县(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6年,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3+10”工作推进机制,提出了“五个一”工作思路。“3+10”是指,在科技部、陕西省共抓柞水县、佳县、紫阳县3个定点贫困县试点的基础上,10个市分别确定1个县(区)由省、市共抓,形成全省跟进的局面。“五个一”是要求每个示范县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个很好的科技管理队伍、一个可以出谋划策的专家团队、一个较好的县域科技创新规划、一个可供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省通过统筹科技资源、实施创新项目、吸引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转化创新成果、构建创新体系,促使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使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位于千阳县的陕西飞天乳业公司带动512户贫困户参与到奶山羊养殖产业发展中,为存栏百只以上的76个村建设机械化挤奶站,同时为贫困户配备150辆手推式挤奶器,使廉价的手挤奶变成了收购价较高的管道奶。对于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公司让其借助省供销集团和扶贫办专项扶贫资金参股,每年拿出不少于5%的利润进行分红。
智力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增收
7月初,陕西被科技部列为全国4个科技特派员全覆盖试点省份之一。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我省完善相关细则,提出到2020年建成3万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安康市茶果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衍成是安康市首批科技特派员。十几年来,他培育出“陕茶1号”茶树品种,还注册成立公司,吸纳了35名农民技术骨干,建成了37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带领50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今年,省科技厅还争取科技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简称‘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项目人才指标1195名,经费2390万元。“三区”人才每人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帮助农户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商洛市农科所蔬菜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刘康懿2014年加入“三区”人才队伍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下乡驻点,向群众传授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帮助群众依靠技术勤劳致富。
为吸纳西安优质的科教资源向关中、陕南、陕北地区流动,今年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反向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自下而上反向派出科技特派员入驻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帮助各地开展科技成果对接、落地转化等事项。
产业扶贫,让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就必须配套实施一些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新理念,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致富目标。
当前,省科技厅正在组织实施省级农业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安排5000万元,连续5年支持我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部署马铃薯主食化、奶山羊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安全猪肉生产3个重点产业创新链;部署12个特色产业创新链,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批科技扶贫项目在全省遍地开花。比如,千阳县依托农业科技园,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千阳县苹果产业联盟,辐射带动7个镇组建23家苹果专业合作社,打造“千阳红苹果”品牌。
“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我省从2015年启动“星创天地”建设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建成省级“星创天地”23家,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
榆林市建立“公司+星创天地+创客+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公司与基地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星创天地”专家团队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凡符合公司技术要求和生产标准的产品,公司或创客给贫困户每亩补贴100元,以高于市场15%左右的价格收购,直接带动561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