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实效
11.10.2014 12:23
本文来源: 科技厅
为有效支撑全省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青海省科技厅“十二五”期间按照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围绕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湟水河流域五大区域,建立了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为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改善、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绩喜人。
一、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在三江源积极开展生态系统演替机理、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监测、畜牧业优化升级等关键技术的攻关、集成和示范。通过《三江源地区脆弱生态系统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重点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等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监测,研发了不同类型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技术模式;筛选繁育出多个三江源生态治理适宜栽培草种,每年可提供商品种34万公斤,为40万亩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等任务提供优质草种;确定了人工草地建植适宜技术应用推广方案;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每年生产有机肥1445吨,生产有机肉产品1210吨,有机奶制品560吨;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促进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改善、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科研课题《三江源保护区小蠹虫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和《三江源区草原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森林虫害、草原虫害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示范,目前这两个项目研究进展顺利。
2、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针对祁连山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衔接国家实施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科技厅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在祁连山开展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研究。目前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筛选出适宜退化草地生态适宜草种6个,建立了天然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3000公顷的;提出祁连山区天然草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模式及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集成模式。同时,针对祁连县石棉尾矿堆渣问题,科技厅通过省级农业成果转化项目《祁连县石棉尾矿生态恢复技术方法示范研究》,总结形成适宜于该地区尾矿生态治理区植被恢复优化技术体系,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为本省同类地区尾矿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3、湟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针对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科技厅与省环保厅依托乐都县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开展湟水河流域人工湿地类型、结构、植物筛选机运行管理等适宜性研究,日处理生活污水500立方米,该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湟水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也为解决全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科技厅引进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在省内最大的牛羊屠宰场实施了《牛羊屠宰废水低成本生态处理中试研究》,彻底解决了屠宰场污水排放不达标问题。另外,还通过《青海地区多功能互补型热联产沼气工程技术集成及示范》《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再利用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等项目,开展流域内农牧业生产生活废水治理方面的研究和示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节能减排及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结合项目实施,大胆探索积累经验
1、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青海省生态保护要立足于本省,要自主创新。经过多年的项目滚动支持,生态保护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探索总结出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科研人员。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科技厅“十二五”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积极引进省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一起参与到本省生态保护和建设科研工作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了全省生态保护科研能力及水平。
2、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生态保护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特别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企业解决污染不达标的问题,也探索出了同类企业或地区环境污染解决的途径。
3、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配合。生态保护是多部门共同的一项工作,近年来科技厅广泛与省林业厅、省环保厅、农牧厅等多部门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加快了工作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气候、冻土、冰川、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演替机理,以及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畜牧业优化升级等关键技术的攻关、集成和示范,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和各类技术推广,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牧业推广机构,提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力。加强对农牧民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手段将人才、资金和技术聚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 科技厅
11.10.2014 12:23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