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规模性骚扰震动欧洲 难民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外媒报道,德国科隆跨年夜发生大规模性骚扰事件,震动了德国和欧洲。此事不仅将深刻影响德国社会,也同时给德国难民政策带来严峻挑战。
媒体有关一个女性遭到年轻男子性骚扰的报道加剧了德国社会的担忧:仅科隆一地,警方就接到500件犯罪举报,虽然这其中并不都是性骚扰案件。
德国公众当初热情接收110万“难民”的共识已经在出现裂痕,对接收“难民”的态度出现分化。
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鲍菲尔说:“科隆事件改变了一切。人们现在拿不准了。”
报道称,2016年头几个小时发生的这个引起巨大震动的事件将对整个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大规模的性骚扰案件和毫无还手之力的政府将成为受害者挥之不去的梦魇。但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社会里最根本的“粘合剂”丢失了,那就是:信任。
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开始怀疑政界领导人在掩盖事实真相。
科隆警方最初对跨年夜的报道是“气氛轻松、庆祝活动平和”,而撕破这一粉饰太平的性骚扰报道,反倒是从社交媒体里首先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当科隆警方负责人声明当夜很多在火车站外的年轻男子来自北非和中东,德国的政客们和官员马上回应说,这些人不是最近几个月来德国寻求庇护的“移民”。
承认犯罪嫌疑人中有来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这一事实,花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
毋庸置疑,警方当然知道跨年夜在街上的都是什么人,有些街上的男性都给警方看了他们的难民庇护文件。
有德国报纸爆料说,德国警方得到指令,不得报道“难民”参与的犯罪案件。
德国警方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显示,当时一名男子对警方说:“我是叙利亚人。你们要善待我,因为我是你们总理默克尔请来的。”
谜团重重
报道指出,这起事件给外界的印象也是有人在掩盖事实真相。德国司法部认为这是有组织的性骚扰事件,但犯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难道就是一个社交媒体引爆的群体事件而已吗?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人们对当局的怀疑态度。德国公营媒体ZDF直到事件发生4天后,才姗姗来迟地提及了发生在科隆的大规模性骚扰事件。
现在这家媒体也承认他们“误判”。而社交媒体上,“媒体撒谎”的说法也得到相当认同。
有些德国报纸援引警方消息说,警方接到指令,不得报道任何“难民”参与的犯罪案件。
科隆女市长提出建议,称女性“要和男性保持一臂长度的距离”。抗议游行人群打出标语说:“谁也不能滥用难民庇护政策”。
默克尔也作出回应,她担心这些犯罪案件会威胁到整个难民政策。她说,“决不能允许让女性有无法自卫的感觉,我本人也是一样。”默克尔指出,“犯罪要承担后果”。随后德国政府将考虑简化遣返程序。
巨大压力
目前,尽管这些袭击事件不会给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加分,但她依然坚持立场。
不过随着春季的到来,一方面德国3个州将举行地方选举;一方面温暖的天气将导致更大的“移民”潮。
德国国内近期大量的性骚扰事件让默克尔受到巨大压力。默克尔一直表示,移民问题不是德国的问题,而应该是欧盟的问题。但很多中欧、东欧成员国并不认同,欧盟的难民配额政策目前也行不通。
默克尔希望土耳其能够为解决难民问题助一臂之力,但欧盟高级官员并没看到土耳其有效减少移民浪潮。
面对这一局面,一些成员国不顾欧盟领导人的“申根协议保卫战,开始采取“各自为战”策略,纷纷在加强本国的边境检查。
德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老百姓还能相信政府跟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吗?这个问题在整个欧洲都会得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