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返乡族"的创业梦
中新社陕西商洛2月28日电 题:秦岭山区“返乡族”的创业梦:“钱景”渐显“前景”渐明
中新社记者 冀浩凡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看着村民们陆续背着大包小包踏上外出打工路,45岁的陈乐文仍然不紧不慢地修整着自家的小院。
“不出去了,在外打工总是个没着落的人,还是守着家人赚钱踏实。”与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样,过去十几年来,陕西商南县金丝峡镇农民陈乐文过完年,便要匆匆踏上进城之路。如今,靠着在家乡景区附近开办农家乐,陈乐文一年能收入10万元人民币。
“进城谋生,回家过年”一直是中国上亿农民工的真实写照,但在用工需求下降及大城市难以扎根的形势下,越来越多农民工倾向留在家乡就业或创业。数据显示,2015年陕西的694万农民工中,省内达404万,占到近六成。
地处秦岭东南麓的金丝峡镇,曾经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泥土石板房里,靠挖药、烧柴、种地度日。近些年,凭借对自然景观的开发,这里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不仅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也引回了许多在外漂泊的浪子。
令陈乐文决定回老家的原因是其日渐年迈的父母。他告诉记者,老人身体每况愈下,让他很揪心。2015年听说家乡旅游发展火热,嗅到其中的商机,陈乐文下决心回家创业。
“看这样子,这生意是能长期经营下去的。”他与亲友合伙经营的农家乐一年可以进账10万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地方政府的帮扶,当地返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农家乐一条街,民众的收入都比较可观。
记者注意到,有了资金和技能,开阔了眼界的“返乡族”,在创业时颇为慎重,往往结合地方优势和政策的扶持,多集中于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
位于秦巴山区的白河县山高沟深,零星贫瘠的土地无力养活一方民众,外出务工者曾占全县人口的六成,是名符其实的“打工大县”。近几年,白河推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才带技术、项目和资金返乡创业。
该县的刘和兴返乡后建立“天宝现代农业园区”,累计投资1亿多元,带动了周边数百名民众就业。天宝村村民许立成称,儿子做畜牧防疫工作,妻子养猪,自己当生产组组长,全家每年收入十余万元。
“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在陕西武功县县城,类似的标语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打工青年选择返乡创业。目前,该县的个体网店已有600余家,电商从业人数近万人,其中包含不少农民。
“不管在哪,创业都得顺势而为,要考察市场,看行情。”曾在河南打工的武功县“90后”谢闻客表示,听说自己不少同龄人经营电商月营业额过万,颇为心动。加之当地政府对电商的大力支持,让谢闻客对创业前景多了些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