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万陕南“移民”新年:从土木屋住进“小洋楼”
“脚上不沾泥,出门有马路。从猴年春节开始,生活有了新盼头。”借助60余年来中国最大移民工程“陕南移民搬迁”的契机,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的徐海龙实现了挪旧窝、安新居,从土木屋住进“小洋楼”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自2011年起,开始对当地60万户、240万人实施搬迁。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移民“迁徙”。截止2015年底,该工程已完成搬迁32.4万户,使50余万人脱贫。
记者在徐海龙的新家里看到,空调送着暖风,墙上的液晶电视播放着文艺节目,老徐看得聚精会神。老伴则陪着小孙子玩闹,其乐融融。儿女们在厨房里张罗着饭菜,电饭锅不时发出“噗噗”的声响,饭菜的香气在屋中弥漫。
这是徐海龙58年来首次在如此现代的家中度过春节。作为陕南“移民”的一员,2015年,徐海龙与老伴一起离开大山沟里的旧居,搬进了当地移民安置小区的新家。
据老徐回忆,以前的旧居高寒阴冷,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摆上火盆,一年四季,炭火几乎不灭。如今,窗明几净的新家中,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家人住新房过新年,老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用电热水器、空调、自来水,和城里人也没啥区别了。”
老徐家的新春生活是陕南“移民”的一个缩影。在与丹凤县相邻的商南县十里坪镇的移民安置点,房屋林立、道路宽敞、白墙黛瓦,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红灯笼,一派火热的新春气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
记者注意到,今年新春,当地的街道上停放着不少系着红丝带的崭新汽车。“如今收入增加,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农民工开私家车揽活也不算新鲜事了。”春节前夕,在城里务工的38岁村民张小兵淘汰了服役8年的“铁驴”摩托车,添置了一辆汽车。
“能住进楼房开上小车,以前哪敢想啊。”张小兵感慨,现在自己在外打工,妻子在老家开了个小餐馆,收入比搬迁前翻了一倍多。“日子上了个台阶,想法也更多了。”他笑言。
仍在进行的陕南移民搬迁,将力求“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继续完成35万多户的移民搬迁任务。
张小兵告诉记者,移民搬迁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居所,也让不少农民走出穷乡僻壤,实现了脱贫致富。他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当地的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也在日益完善,自己的下一代过上真正城里人的日子,已经不再遥远。(记者 冀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