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农业发展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再接再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打造规模连片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近两年来,陕西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果畜菜茶全面发展,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特别是今年,在面对气候复杂多变、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况下,陕西紧紧围绕“强产业、促增收、保供给”主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耕地建档立卡,在耕地提质量提产能上打基础。突出粮食功能区建设,持续打造陕北长城沿线、渭北旱原、关中灌区、陕南川道区四大粮食功能区,抓好10个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四大粮食功能区产能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75%以上。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比“十一五”末的4740万亩减少了137万亩,但总产量却从1165万吨增加到1223万吨,净增了58万吨。通过科技投入,粮食单产也从245.8公斤提高到265.7公斤。粮食产能持续多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巩固。
惠农政策持续加强。中、省每年落实40多亿元,用于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家庭农场专项补贴等5项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种粮比较效益,努力让农民种粮不吃亏、得实惠、有奔头。陕西还出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列支专项资金支持防灾减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实施灌水补贴,提升了产能,减轻了干旱、洪涝等灾害损失。农业部门整合中、省3亿多元小麦“一喷三防”资金,连年开展“防虫保粮”行动。
现代种业发展加速推进。以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为抓手,确定5个改革试点单位,探索知识产权入股分红模式,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本依法有偿流向企业,组建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联盟,深化现代种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陕北玉米和关中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南繁育种基地全面建成。审定通过省内自主选育小麦、玉米品种124个,引进小麦、玉米、水稻品种73个。目前,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商品化供种率达到80%,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粮食连年丰收作出了贡献。
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项目,推广节本增效、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等10大主推技术,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纪录不断刷新,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实施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推行“专家引领,专业融合,联合攻关”,探索技术集成、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新路径。农业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农艺加快融合,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连年完成深松整地作业任务400万亩以上,2016年更是新增面积205万亩达到605万亩,进一步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产能水平。我省还分别在凤翔县、临渭区、宜君县和汉台区,探索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4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10大模式,开创了全国先河。
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初步显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全省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托管公司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9133个,经营耕地总面积为187.76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4%,种粮面积占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8%,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