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红马甲” 筑牢“防疫墙”

18.04.2020  10:37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心。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新增注册志愿者7万余人。为何新增这么多人,这些最可爱的人都有谁,广大市民为何纷纷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连线,一一为您解疑释惑。

  人人参与

  我市志愿服务基础好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市有8431支志愿服务团队的277689名志愿者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其中,新增男性志愿者4.46万人,占比63.72%;新增女性志愿者2.54万人,占比36.28%,成为我市疫情联防联控的重要力量。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发展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服务法治保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渐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疫情期间,广泛宣传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在“天津好人”推选活动中加大疫情防控志愿者比例等,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志愿服务人人参与,志愿榜样就在身边,营造了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党旗飘扬

  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截至目前,我市在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党员志愿者”有31.81万人。疫情暴发以后,新增注册党员志愿者3.11万人,是新增注册志愿者总数的44.25%。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芹表示,我市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疫情期间,我市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让党旗在战“”一线高高飘扬。

  “我已经有13年党龄了,作为党员,关键时期,就得第一时间往前冲。”刚过完年,滨海新区港星里社区居民、天津浩伦气体有限公司高管周如民看到社区防控人手紧张,有些值守人员岁数也比较大,就第一时间注册了志愿者,卡口执勤、体温测量、防疫宣传、信息登记……处处都有他身穿“红马甲”的身影。

  责任在肩

  青年志愿者渐成主力

  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和付出。据统计,新增注册志愿者中,18周岁以下的有1.85万人,占比26.55%;19至35周岁的有2.23万人,占比31.86%;36至60周岁的有2.21万人,占比30.85%;60周岁以上的有7500人,占比10.74%。

  杨义芹表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疫情暴发,大大激发了蕴藏于广大市民,尤其是中青年心中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激励他们投身防控一线,成为联防联控志愿者。

  21岁的李响是宝坻区海滨街天馨家园社区居民,看着父亲一直坚守抗疫一线,便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天8点半上岗,有时晚上七八点钟还在值守,记得有一次走访,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她说,“长时间戴口罩会缺氧,戴护目镜也很勒,虽然如此,但我知道微光可成炬、滴水能成河。这场战‘疫’,胜利不必在我,胜利一定有我。

  扎根社区

  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天津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祥地。疫情期间,我市新增注册“社区志愿者”2.29万人,占比32.74%。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很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自觉到社区卡口参与门岗值守、测温消毒、登记排查、入户宣传等,构筑起一道坚强可靠的“红色防疫墙”。同时,志愿服务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在服务“一老一小”、便民惠民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志愿服务组织也在疫情期间与社区结对子,为今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奠定了基础。

  58岁的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狮家园社区居民闫志红,在疫情期间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她不仅坚持巡逻、执勤,还在社区便民店义务盯摊儿。居民“买菜难”问题解决了,可身有残疾的老母亲却无人照看,有一次摔跤,在地上坐了一下午。“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和小巷管家,我更应第一时间站出来、冲上去。”闫阿姨说。 记者 李国惠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