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追赶超越 我省8家建筑企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20.08.2015  10:21

  本报记者 宋红梅 见习记者 李念

  没有轰鸣的搅拌机和切割机的声响,厂房的主体钢构像搭积木一样安装完成,而工期是传统工艺施工时间的一半。这是8月初,记者在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的情景。实际上,现在我省建筑领域像这样的产业现代化例子不胜枚举。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省建筑行业确立了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建筑业的要求,省住建厅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引导建筑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我省建筑业去年实现总产值45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9.3%。

  今年以来,我省建筑行业喜讯频传,陕建五建集团、九冶建设、中铁二十局市政相继取得了特级资质,目前我省特级资质企业达到9项、8个企业,新增一级企业148家。据鲁班咨询跟踪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特级资质企业共计286家,这标志着我省共有8家建筑企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制度改革 推出“扶持套餐

  “以前需要好几天办完的事,如今不到十分钟就办完了!”8月8日,在位于西安市东新街的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一位刚办理完出省备案手续的企业人员拿着许可证书,感触颇深。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型升级提纲挈领之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套餐”,就是一次对自身权力的“革命”。22项行政审批项目从省住建厅分批次下放到办事大厅统一办公,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证难问题。

  要扶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首先要解决资金难题。为此省住建厅和省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发文,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银行保函或工程信用担保,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压力。省住建厅先后出台了银行保函和工程信用担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等7个政策文件,建设工程领域投标、质量、履约、农民工工资全面推行银行保函和工程信用担保,释放和撬动建筑行业闲置资金活力,破解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难题。

  科技创新 打响陕西品牌

  在陕建五建集团,项目部接收到电子图纸后,五建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工作室就开始了对图纸的分析,查出不符合实际的设计,建立模型,工程预算、进度表也出现在了电脑上。

  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是我省建筑行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在《陕西省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给予国有骨干建筑企业重点项目扶持,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技术,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水平。2014年,我省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数量排名全国第七,第一个省级建设产业现代基地在西安落地;荣获“鲁班奖”5个、“安装之星”奖2个、建筑装饰奖11个,获得国家级工法10项、省级工法89项。九冶建设参与的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2×1100MW超临界锅炉钢结构工程(制作)获中国钢结构金奖。也成为我省建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

  新工艺,产业化,带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让我省建筑企业在省外乃至国外都开始打响名气,创出品牌,企业也借此“走出去”。省住建厅帮助具备条件的96家建筑企业获得了境外承包资格,中铁20局成功中标安哥拉合同额为8877万美元的卢奥机场项目。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组织陕建总、西北院等优势骨干企业赴中亚考察对接,积极拓展建筑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我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8亿美元。

  规范发展 营造信用平台

  作为住建部第一批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对接联网试点省份,我省开发应用了施工许可证审批系统和对外信息发布平台,7903家企业、1057个项目、94935个注册执业人员入库,600多条信用信息进入系统平台,为企业信息查询和市场监管提供信息源。纵向构建覆盖部、省、市、县四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运转协调、功能完善的业务专网。横向建设覆盖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程项目动态监管、信用综合评价、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和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实现对全省建筑行业的全面管理。

  从信息化,到信用化。省住建厅开始了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2014年,省住建厅制定了全省建筑市场制度,建立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管理平台。在西安等市试点开展建筑市场施工、监理和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实名制管理工作。

  从去年10月开始,省住建厅组织对全省15个地市区、直管县建设主管部门的39个项目试点安装了实名制制卡机,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与项目绑定,进行实时动态监管,确保其在岗履职,从源头上排除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人为因素。同时,夯实“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保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住建部在5月份通报中,我省的工程质量治理工作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