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D打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取得可喜进展 - 〔2014〕第18期

17.11.2014  10:32

        3D打印技术和产业是引领制造业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省3D打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现“双丰收”。
      一、3D打印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
        在生物打印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3D打印个性化人工假体制造研究与应用获得标志性进展,科研成果《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通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初评。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常温直接成形生物陶瓷术前诊断模型、全骨支架模型等已经在北医三院、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应用。
        在非金属打印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创新陶瓷材料3D打印成形工艺,实现了大型燃气轮机空心涡轮叶片等复杂结构陶瓷零件的快速制造;开发了高温熔丝成形3D打印设备,可以有效打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尼龙、聚醚醚酮等耐高温材料制品;研发了大尺寸的烧结成形工艺及样机,可以形成多种非金属材料粉末烧结设备。
        在金属打印领域,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个性化金属液滴微喷头、压电脉冲微喷头及5轴联动金属微滴打印设备,实现了碳纳米管浆料微滴的按需打印、直径小于0.1mm的铝均匀微滴可控喷射与打印,可快速制备超级微电容器、微电源、碳纳米管晶体管以及微小复杂波导件、散热件、嵌入式智能器件。西安光机所突破了可变焦的3D打印熔覆头关键技术,研制出可用于成形中小型钛(钢)合金零件的同轴送粉式金属3D打印机,可使打印效率提高3-5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商业化的粉床电子束3D打印设备和新一代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设备。
        二、3D打印产业化态势喜人
        一是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相关发明专利达到35项,销售收入已达1.02亿元,全年销售收入预期可达1.5亿元、利润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552%,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金属增材制造综合服务商,并一举夺得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冠军。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进入渭南高新区开展产业化生产,实现了3种机型的研发与上市,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
        二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渭南高新区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占地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2.3万平米的3D打印创新创业孵化器、全国第一支总规模2.5亿元的3D打印创投基金,吸引了省内外20多家相关企业和项目入驻,3D打印产业化推进格局初步形成。西安高新区规划占地1000亩的3D打印产业园加快建设,园区主要路网的水、电、气、道路施工已完成过半,首批700亩产业用地已逐步到位,一期2万平米的孵化器、4.6万平米的标准工业中试厂房已具备开工条件,已吸引10多个企业和项目入驻。
        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我省3D打印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一是组建了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定完善了我省3D打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方案,推动我省3D打印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构建和发展;二是设立 “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渭南市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经费1400多万元,并争取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资助近3000万元,组织我省优势单位联合攻关。三是协调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四家商业银行向联盟贷款授信20亿元,加大对3D打印产业金融支持。四是成功争取科技部共建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加快我省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下一步,省科技厅还将通过启动实施3D打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专项、建设3D打印产业化中试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我省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

 

                                                                                                                2014年11月14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