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山东:筑梦深蓝,奏响“人海和谐美丽海洋”新乐章
2018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发表讲话时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3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考察山东。
沿着习近平的考察路线可以发现,多个考察点位于黄海之滨,关乎海洋战略。在他心中,海洋两字,重有千钧。在山东省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考察时,总书记殷殷嘱托——
“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走在前、开新局。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海洋”出现30处之多,成为高频词汇。观过去,山东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近40%;眺未来,山东向海图强,以自主创新为笔,为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 中集来福士供图
深耕碧海、牧渔未来:“蓝色粮仓”点亮万家渔火
6月2日清晨,山东长岛南隍城岛码头不远处的湾区,渔民们的小型网箱鳞次栉比,海面上不时有渔船穿梭其间。
63岁的王茂义正在为他养殖的黑鲪鱼喂食,高高扬起的饵料在蓝天下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喷洒在他脚下的网箱内,一群孵化不久体长约4~5厘米的幼鱼乌云般聚集在水面欢快抢食。
几个月后,这一箱3万尾黑鲪幼鱼就会进入由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的 “经海001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内,开启它们的深远海之旅。
自南隍城岛乘快艇出发,挺向深蓝处,远远看到巍然挺立的“经海001号”。作为亚洲单体最大装备型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实施主体,经海系列网箱堪称赫赫有名。
这些长宽达68×68米、深度40米、有效养殖容积达7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搭载了5G通信、海洋数据监测以及水下监控等多种系统,实现了网箱平台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单体网箱年产渔获600吨以上。
渔业产业链中,网箱是现代化养殖模式的一个“桥头堡”。如此巨大的网箱平台,工作人员只需4人,就可通过自动投喂、水下监测、水下洗网等设备,完成过去要三四十人才能完成的1000余吨的渔业养殖任务。
“我们的网箱之所以叫深远海网箱,第一是水深达到31米,流速达到1米/秒,网箱基本上2分钟之内水就可以交换一次,海水自净能力强;其次是距离海岸线船程4~5个小时,处于渤海湾的核心位置。”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瑜说。
借助外海水深流大、饵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经海系列网箱以人工和天然双重饵料配以清洁水质,真正实现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牧场建设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作为山东经略海洋、建设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百箱计划”将建造100座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网箱平台,通过“百箱”带动“千箱万箱”,触发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链。
目前,位于北纬38度黄渤海交汇处的南隍城海域已有“长渔一号”“国鲍一号”“经海001—004”共6座大型智能网箱平台。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链,海洋牧场初步构建了“网箱养殖共享接力”模式,打通深远海产业链,囤起一座座“蓝色粮仓”。
山东长岛南隍城村渔民王茂义正在给他养殖的黑鲪鱼喂食。 顾玉雪摄
两周前,王茂义将近2万斤黑鲪鱼幼鱼卖给了经海公司,收益达40余万元。这位上世纪90年代就以出海捕捞为生、历经风霜的老渔民,看到了“大渔带小渔”带来的真金白银,也见证了山东渔业从原始捕捞到科技养殖,从被动粗放到精致发展的历程。
“我以前养黑鲪鱼得两年半才能养到1斤以上,很多养鱼户得3年。成鱼后还要到处找销路,碰上疫情就更愁了。”王茂义说,他现在只需要养大半年鱼苗,就可以卖给经海公司,投入海洋牧场网箱中继续养殖。
“黑鲪在内湾养殖发病率和风险高,很多养鱼散户各自为战,即使养到成鱼后,规模小于四五千斤以及1斤以下的鱼都很难卖得出去,稍有闪失就全烂在海里、砸在手里了。”
如今,“经海001号”已经与岛上的渔业合作社100多户渔民签订了“大渔带小渔”的合作养殖协议,每年可以收购鱼苗60多万斤。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科研单位”的模式,烟台当地有效整合16万亩海域,实现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海域使用权流转,辐射带动2万多户渔民增产增收。
海洋需要休养生息,每年5月到9月为休渔期。对于渔民来说,通过这种养殖模式向深远海要资源,不仅拓宽了收入渠道,也为中国深远海养殖提供了示范。
“从海工装备到渔业装备建造,再到渔业养殖,每一次跨界都是挑战。”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说。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生态保护赋能“海上牧歌”
海洋牧场作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让蔚蓝海洋变成“海上粮仓”“海上银行”的同时,也让现代化渔业养殖模式走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飞的道路。
山东长岛南隍城岛俯瞰。 李鹏供图
不久前,在南隍城岛海洋牧场国家示范区,首批“经海系列”深水智能网箱里的黑鲪鱼、花鲈已开始收获。在胶东半岛,黑鲪鱼的味道经常被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鲜”。
“黑鲪鱼肉质鲜美紧实,蛋白质非常丰富,胶东半岛都拿它当月子汤用。”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鑫说,这种鱼的习性就是恋礁,“我们在网箱周边投放礁石,几个月起就开始附着藻类海带,鱼粪被海藻吸收,引来一些鱼虾蟹贝壳,这些生物又成为黑鲪鱼的食物,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生态圈,海参、鲍鱼等也逐渐在这儿生长。”
彼时,近岸海域连片的养殖设施和粗放的饵料投喂导致养殖产出大,污染也重。如今,每一个礁体都仿佛一个“生态银行”,表面富集了大量的牡蛎、脉红螺等贝类,礁区聚集大量斑石鲷、梭鱼、大口虾虎鱼、黑鲷等野生鱼类。投礁区全年生物资源量是未投礁区的2.6倍到6.4倍。
“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建立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筛选适宜的生物修复种类开展规模化增养殖,可对水质和底质起到有效的调控和修复作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说。
“虽然我们这个海岛远离大陆,但可以自豪地说,在这里吃的才是真正的海鲜,在其他地方吃的只能叫做海产品。”南隍城乡党委书记、乡长葛猛介绍,这里自然生长的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达100余种,持有长岛海珍、长岛鲍鱼、长岛海胆等多项国家地理标志,是皱纹盘鲍原种地,素有“中国鲍鱼岛”之称。
南隍城岛已是青山绿水、红瓦粉墙、桅杆林立、鱼虾满仓,宛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这样的生态画卷自然离不开海洋牧场的功劳。近年来,长岛海域海洋牧场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超过130余万空方,增殖放流超过3000余万尾,持续改善长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海洋牧场平台效应还催生了文旅项目。如今,南隍城岛正在依托海洋牧场平台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推进海洋牧场海钓船、海钓码头、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休闲海钓俱乐部运营试点,打造海上“田园综合体”。
为推动海洋牧场多元融合发展,山东编制出台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确立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点”的空间布局,按照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田园型、游钓型等5类特色海洋牧场,实行差异化发展。2019年以来,按照“立足山东、引领全国”的目标定位,稳步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工作。
从浅蓝到深蓝,养殖换了底色,渔民换了人间。从靠海吃海资源衰退,到修复海洋爱海护海,在海洋牧场的加持下,“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自主创新谱写“蓝色乐章”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
在厂区码头上,他撑着雨伞,蹚着积水,近距离察看停靠在这里的自升式修井生活平台,远眺“蓝鲸1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泰山”龙门吊、海洋牧场平台,向企业负责人详细了解高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维护、运行情况。
“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
“总书记在视察过程中的点评勾勒出经略海洋的思想内涵和行动框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集来福士党委书记、总裁王建中说。
同年,中集来福士成立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跨出了“油转渔”的坚实步伐,并引领了全国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
海洋牧场作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将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通过高端大型装备的加持,帮助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降低以往养殖模式带来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压力。
激活海洋牧场这个“棋眼”的关键,是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作为成立于1977年的老牌海工装备企业,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以自主创新为笔,用“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向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交出了答卷。
海洋工程装备被称为“流动的国土”,是发展海洋石油工业的战略利器。而最为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则是海工装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人类开发深海能源的希望所在。
蓝天白云下,海风迎面,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就仿佛置身一座微型的海上孤岛,甲板起伏之微小让人难以相信是身处汹涌的波涛之上。
据中集来福士相关负责人介绍,“蓝鲸1号”堪称海工装备里的“航空母舰”, 重达4.2万吨,甲板面积是一个标准足球场的1.5倍,从船体到钻井架顶端高118米,相当于37层楼,建造价格大约7亿美元,相当于两架空客A380飞机。据了解,“蓝鲸1号”采用了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大量的新技术。
为了能近距离地看清楚最核心的钻井系统,要爬上距离甲板将近40米高的平台,只有在这里,双钻塔系统才能露出真面目。相比于传统的钻井平台,蓝鲸系列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动力系统,两个井心系统同时工作,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
“国内首次应用的闭环动力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地选择或指定在线运行的发动机,节省10%的燃料消耗,并减少排放,大大提高该平台的绿色性能。”
“蓝鲸2号”在总结同系列姊妹船的基础上,实现了项目建造工艺多个重大创新突破,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最大工作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入级挪威船级社。
2020年3月,“蓝鲸2号”在南海进行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
未知的海洋,令人不断探索。
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新能源开发等一度成为时下“热词”。事实上,两年前,中集来福士就已经开始布局海上风电,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场资源开发、运输安装、运维服务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不仅如此,随着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期,依托海上风场已有设施,通过风渔结合立体式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能够更好改善海上风场收益。响应国家3060号召,中集来福士也推出风电相关、风渔结合产品。
2021年,“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在山东签约,推出多艘适用于全球各类复杂海况的高端海上风电安装船,推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助力“3060”双碳目标达成。
涛声阵阵,未来可期。3024.4公里的海岸线,激荡着山东向海图强的雄心壮志,奏响经略海洋、挺进深蓝的宏大乐章。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