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绘21米长“社火图”怕后人不知社火是啥样
戴万直老人介绍自己手绘的社火长卷 记者 闫文青摄
戴万直老人说,他怕自己再不把原来村里的“社火”场面画出来,子孙后代可能就不知道“社火”是什么样了。
历时一年画出“社火图”
68岁的戴万直家住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代家村二组,从小爱好画画。
“小时候捏了一排土地爷放在门口,被家里老人打了一顿。”昨日中午,说起自己的爱好,戴万直老人笑着说,平日里儿女给的生活费都被他用来买宣纸颜料了。老人住了三间瓦房,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后院的房子地震时垮塌后再没修复。
“我怕我再不画,后人们就不知道社火了。”戴万直说,10年前他就有了想法,想将“社火”这种民间艺术画出来留给后人,因为村里已经很多年没有耍过社火了。戴万直咨询了村里擅长耍社火的老人,详细了解了社火的流程,同时根据自己的记忆,2012年开始用一年时间,用国画手法绘制出一幅长21米、宽50厘米的彩色“社火图”。
2013年,戴万直依照画作原稿又画了一幅,同时进行了完善修改。
“社火图”还原儿时社火场景
“我这幅画画的是我七八岁时,村里的那次社火。”昨日,戴万直老人将自己手绘的“社火图”拿出来,这幅画卷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代家村当年耍社火的场面。
画面从左向右依次是村子东城门“永盛堡”,进了城门就是最先出场的锣鼓队,后面跟着举旗的队伍,随后是舞狮、大头和尚、划旱船、跑竹马、高跷、小跷、芯子、秧歌队等,高跷中有“关公护嫂”、“西游记”等传统故事,跑马的人物大都是三国人物,刘备、孙权、赵云等两两登场。除了社火场面,沿途村容村貌也都进行了描画,村民家门口拴的羊和马,打架的小孩,坐在墙头和树上看社火的人,卖糖葫芦、甑糕的小贩儿,附近村子敲锣打鼓来助兴的,打绕杆维持秩序的,年轻人推车上带着老人来看社火的,甚至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好”墙体标语……
“那会儿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看热闹,附近数我们村的社火好。”戴万直说。
过去村里有社火头子
“我那会儿跑过竹马,扮演的是黄盖。”戴万直说,孩子们想要参演还得挑选,选不上的会觉得遗憾。代家村那会儿被称为“老虎代”,就是因为人丁兴旺人才多,所以社火也就耍得好。那会儿村里有几个社火头子,他们一呼百应,木工画师做道具,舞狮、踩高跷的人手都有。每到风调雨顺的年份都会耍一耍,一般都在正月十五以后。
这些年,年轻人都跑城里打工了,村里平时只有老人,每年过了初五就没人了,没人愿意耽误工夫去排练,所以年味淡了,也没人耍社火了。他怕再不画出来,子孙后代们慢慢就不知道了。
“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些,但我全力支持。”戴万直的老伴刘会琴说,这种文化遗产不留下来后人不知道就是损失,虽然老两口没收入,但她还是全力支持老伴画画,老伴身体不好,血压血脂血糖都很高,所以为画画搜集资料她都得跟着随身备着药。
村里20多年没耍过社火了
昨日下午1时许,戴万直老人将画作展开,村里的人都来观看,大家纷纷赞叹老人画得好,同时也感慨只能在画上看看了。
“还是我结婚那年耍过社火,这都20多年了。”村民李仙草今年52岁,她说24岁嫁到代家村,那一年过年村里耍社火特别热闹,后来再没耍过。
“我没耍过,我爸说他16岁的时候踩过高跷。”18岁的戴航飞说,社火他倒是看过,但没有参与过,其实还挺感兴趣的。
代家村的村民们说,这些年确实没了社火,大家都很怀念以前那种热闹的过年气氛。
“画得特别好,天天趴在案子上画。”63岁的房转娃是戴万直的邻居,她说戴万直家里清贫,却爱家乡爱画画,除了画“社火图”外,还四处打听记录,画了一幅“康桥八景”,还原了以前康桥镇的八幅美景。
昨日,戴万直拿出另一幅画作,共有8幅作品,分别为“漆沮水”、“双冢冲”、“桑抱皂”、“苇子河”、“神童碑”、“水打磨”等昔日存在于原阎良区康桥镇附近的风景名胜,现在均已不复存在。“我也是想让后人知道这个地方原本的美丽。”戴万直说,这些风景除了儿时的记忆,还有根据他走访附近群众搜集来的资料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