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怎么“精”?看看委员们咋说

24.01.2016  22:02

  “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成今年两会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23日下午的小组讨论会上,农工党、致公党、侨联、对外友好小组气氛热烈。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省委会秘书长马鹏程首先发言。“政府搞扶贫,每个单位定点扶贫一个县或一个村,但是这些扶贫单位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单位、企业有钱,下去扶贫就能给钱,有的单位本身就没钱,扶贫的效果要相差很多。

  “扶贫不能‘穷’帮‘穷’。”马鹏程说,扶贫资源也需要统筹。简单地说,就是由两三家单位共同帮扶两三个扶贫点,把扶贫的资源在省上统筹,进行平衡。

  “扶贫的目的不是捐钱,而是让他们脱贫。”省政协委员王延龄说,我们的企业扶贫扶了十年,到头来这些扶贫点还是老样子。没有路就修条路,没有桥就架座桥,但时间长了路总会坏,总不能永远扶下去。

  精准扶贫怎么精?那还得在“”字上下功夫。“我们给扶贫点免费提供技术、树种,签好种好后的收购合同,就这样还是扶不起来。农民要的却是‘刀下见菜’,生长期两年的经济作物农民嫌见效太慢,来年去看地里的经济作物还没长好就已经被铲了。”王延龄感叹,这个“”还要落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上。

  “现在都说互联网+,扶贫也要运用这样的思维,扶贫联动打组合拳。”省政协委员姜波接过话题。

  “从山里搬出来就算是脱贫了吗?我去日本学习的时候,看到很多人仍住在山里,平时去城里上班,周末回到山里。山里的人发展旅游观光业,同样是致富的方式之一。”姜波忧虑,如果我们把农民都从山里搬到山外,聚集到新型城镇里,没有相关的产业发展,依然脱不了贫。而自然环境与人口的聚集有很多关系,自然环境不好,也就等于失去了好的投资环境。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