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精细化管理基础 提高大都市管理效率

07.11.2014  10:24

        近年来,莲湖区紧紧围绕打造“实力莲湖、品质莲湖、幸福莲湖”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目标,优化工作理念,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企业、驻地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管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管理成效。
        加强科学规划和前置审批,打牢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 该区坚持规划先行、标准引领,在项目选址、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屋顶立面、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方面,都进行规范引导;统筹对道路路面、街景小品、环卫设施等的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在规划审批方面,西大街、北大街坚持“新唐风”仿古建筑风格;大唐西市和劳动路文化产业一条街坚持盛唐“丝路文化”特色;大兴新区(西安土门地区)以庄重、粗犷、恢弘、大气的“新汉风”,彰显莲湖“汉唐根脉、丝路起点”的城市建筑风格、艺术、风貌。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审批方面,工商、执法、环保等部门对临街商业门店音响器材音量、广场等娱乐音量、建筑工地施工噪音等进行前置审批,户外广告做到合理布局、规范设置。在扬尘防治方面,全区所有建筑工地做到内部管理规范,制度上墙,防尘措施到位,道路硬化,物料、裸露黄土覆盖及时。
        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 该区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一是坚持“大城管”理念,由区政府领导分工包抓街道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在全区53个管理服务部门逐步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事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在城管执法、建住、公安、交警等12个责任部门实行“四权”分离执法体系,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三是建立区街联动管理机制,积极整合街道城管科、环卫所、派出所、工商所、地税所等“七站八所”力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加强网格化管理,促进精细化水平再提升。 一是再造工作模式。在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将全区134个社区划分为41个管理片区、364个管理网格,采取“4+5”工作模式(即4级组织架构和5个管理层级),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二是细化管理对象。将城市管理对象划分为静态部件和动态事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处置时限,高效处置管理问题。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片区配备城市监督员、城管执法员、环卫保洁员、三包督察员、物业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建立起了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处置、有人核查验收的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数字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该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着力打造了五大信息管理平台。一是数字化城市监管平台。依托“城管通”和“处置通”两个终端,全面、准确、及时、高效处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二是市容环卫管理信息平台。在全区65辆垃圾清运车、29辆机扫车及所有挖掘机上安装GPS定位系统,配备城管通218部,对讲机100余部,实现了市容环境信息化动态监管。三是城管执法指挥平台。在所有执法车辆上加装GPS定位监控系统,在4台大型执法车上装备360度全景摄像头和车载即时图像传输设备,为执法人员配备单兵装备和流动摊贩征信指纹录入仪,实现了执法力量的远程调度和全面精准管理。四是建筑工地综合监管远程监控平台。在施工工地安装监控探头,在工地内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上安装智能预警系统,提升了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和治安管理工作水平。五是街道数字化指挥平台。在土门、北关、红庙坡等街道建立了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有力推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加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 该区积极发挥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中介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作用,实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多元共治。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全区5680名干部包抓1.69万个沿街单位和门店,提高了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推行“N+5”群众工作模式和“1+2”社区警务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的发生;对41条道路清扫、61座公厕管理等实行市场运作、服务外包,提高了市容管理专业化程度;建立城市管理志愿者基地,让志愿者在重要节日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服务管理中,受到了游客和商户的广泛好评。

(作者系莲湖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