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彰显文物"保护修复"理念
中新网陕西新闻9月19日电 (记者 冽玮)记者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获悉,从2009年至2013年,该院完成了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清代壁画的勘察、研究及保护修复,11幅珍贵壁画“修旧如旧”,取得壁画历史真实性、艺术原真性、绘画审美性三者统一的壁画展示效果。
紫阳清代北五省会馆位于距紫阳县城8公里的向阳镇任河与汉江交汇处,明清至民国年间,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是陕南物资贸易的重镇。
2007年8月,该会馆过殿及正殿内发现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清代壁画,绘有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图和山水等内容,人物栩栩如生。被专家认定为目前陕西首次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建筑壁画,其规模和艺术水平在全国同时期壁画中较少见,在全国同类建筑壁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杨军昌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批壁画虽然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历史及自然风化等原因,壁画结构与表面均存在多种病害:建筑漏雨使壁画局部“过水”导致壁画地仗局部弥散缺失;历史上曾作为粮仓使用导致壁画部分画面多处划伤,出现大量孔洞,颜料层脱落;壁画表面污损、颜色蜕变、颜料层酥粉起甲、画面模糊;部分壁画存在局部开裂、空鼓、脱落等不稳定因素……。
针对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存在的各类问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保存环境监测,了解了壁画的病害特点和成因,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筛选确定了适宜的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施工操作工艺科学等。
其中,首次在壁画保护修复过程中引入“线段”补全工艺,采用的隐线法或点彩法的应用效果遵从中国画虚实相生、随类赋彩的特点及壁画本身的艺术特点,完成缺损画面的选择性补绘,体现了壁画保护修复过程中“可辨识性”及“协调性”的科学合理性。
在壁画价值研究方法上,首次通过壁画题记、绘画内容,并结合现代图像学研究方法,对壁画历史及艺术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对人文内涵进行了总结,补充了壁画资料的空白;引入了图像学研究,对壁画的构图、技法、绘画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有了充分和系统的研究认知。
目前,紫阳县建立了以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文化遗存为核心的会馆文化展示利用群落,结合当地民歌文化、茶文化等,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