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秦平:让中国粮更多用“中国种”

09.03.2022  09:26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切实有效解决好种子问题,牢牢掌控中国粮食的“命脉”,对于提升我国种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有粮先要有种。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历程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种子改良史。每一次种子上的突破,都给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了农业主导品种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国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成功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丰富了百姓餐桌品类,加快了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近两年,国家持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种业发展不断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种业科研应用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差距。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如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等,这对于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两年,受疫情、灾情、国际形势叠加影响,人们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粮食安全关系到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必须牢牢把握种业发展的主动权,让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陕西是农业科技强省,农业科研及育种水平一直居于国内先进行列。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创造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最高纪录的“陕单609”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陕西杨凌。从赵洪璋到李振声、王辉、赵政阳、赵瑜,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杨凌农高会国际种业论坛、种业专题展、首届玉米种子团购节先后成功举办,一批优质小麦品种成为新“网红”。今年初,杨凌出台8项金融措施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为我国种业进步和粮食安全进一步发挥了作用。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推动种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发生着深刻变革。让我们肩负国家使命、依靠科技创新,用种子播撒希望,以土地耕耘丰收,让中国粮更多用“中国种”,稳稳筑牢大国粮仓。(赵岩)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