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结构调整要做四则运算

13.08.2015  11:46

  结构调整要做四则运算

  ——“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六

  来自杭州的一家纺织企业今年4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新建了棉纺厂。外媒就此所做的报道《产业链大逆转 中国纱厂登陆美国》,引起了不少关注。而仔细分析,此文标题有些“”,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产业链的变化,纺织业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制造业之一,也是中国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行为往往是对市场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这篇报道也折射出了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特点。第一,我国部分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尤其是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过剩明显。同时传统产业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消退,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生产更趋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第二,经过近年来主动的、强有力的结构调整,我国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出现积极分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也有了新变化,新增长点破茧而出。第三,全球制造业生产力布局正发生改变。各国和地区纷纷强调回归实体经济,高新技术、绿色环保产业、人力资源储备等成为发展重点与竞争焦点。

  结构调整正是世界经济共同面对的话题,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到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都表达出一个明确的理念与共识——增长、质量、效率从哪里来?只能从经济结构调整中来。

  经济结构如何调?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既不能单纯地要增量,靠投资上项目,也不能一味盲目地关停砍,而是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

  加法就是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一种流行说法是,市场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好项目从哪里来?企业家不妨多些大局观,放开眼界,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去寻找新增长点。譬如,城市虽然高楼林立,但地下设施老化,亟需更新改造;老年人越来越多,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产业空间不小;又如,人们需要干净的水、干净的空气,环保产业及技术还远远没有满足需要。

  减法就是压缩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上产量容易,但如果产品没销路,企业就没收入,员工工资福利也无法保障。与其继续让这样的“僵尸企业”消耗着全社会的资源,不如正视问题,经历阵痛,在关停并转中获得新生。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国务院已有全面部署,抓好落实是关键。

  乘法就是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创新,正是结构调整的核心所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是因为创新,小米无法走向世界;不是因为创新,大疆的无人机无法风靡全球;不是因为创新,沈阳机床也无法为中国制造业争得一席之地。创新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拥抱这个“创时代”。

  除法就是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研究报告说,中国2014年研发投资近2000亿美元,从绝对值来看位居全球第二。这么大的投入能否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创新的成果能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能不能涌现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肯定的答案,才是舍得投入的真正意义。

  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是结构调整的路径,而要做好这一四则运算,一要靠市场,二要靠创新,三要靠改革。市场是引航,创新是动力,改革则是依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把改革作为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重点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这意味着,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将越来越宽松。

  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从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来看,从家电、光伏等产业来看,早调早转就主动,晚调晚转必然被动。(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