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济特区要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寻求突破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 :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五大经济特区。在走访过程中,政企负责人、专家学者就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等纷纷表达自己观点。
在启动仪式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唐杰认为,包括深圳在内的经济特区,熟悉了40年的转型,现在要面临科学引导型的转型,挑战要比以往难得多。以深圳为例,如何把光明科学城等内的大学转化成有效的创新动力,提升总体科学产业创新水平,这是面临的新挑战。未来20年,如果中国大多数城市滚动进入世界创新前沿城市第一梯队,专利和论文数量都发展,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就建成了。
因为亲身走过来,看到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痛苦,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受访时感慨,“未来更要掌握关键核心部件、关健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她介绍,从无到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格力选择了一条挑战道路,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挑战是格力永远的动力。到今天还有很多独特技术,恰恰是这些新技术带给了我们美好生活。
“最核心的政策就是,国际特许药械能够用于商业化的诊疗病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局长顾刚表示,有了政策推动,才有了备受关注的乐城。2019年,“国九条”升级版赋予海南更多更好的突破性优惠政策。给博鳌乐城带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方便国人前来诊疗,用全球最先进的药品、药械解决病痛。
经济特区发展没有终点,新时代经济特区如何“特”下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一要靠硬核的技术创新,二要靠制度创新。在总结会上,他给出了详细解释:
一、要依靠硬核的技术创新
硬核技术获取没有捷径,市场也换不来技术,核心技术实际上靠产业链的分工也难以获得,尤其核心卡脖子的技术。在调研过程中看到深圳在技术性创新投入方面,特别是基础性、原始性创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此可以看到深圳技术创新要素聚集的希望,看到深圳乃至大湾区创新的前景与未来。
二、制度创新是经济特区最重要使命
经济特区在法律授权的框架内进行制度性突破的改革空间还很大,这也是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使命。经济特区今天最重要的使命是制度创新,为全国的改革先行先试。他强调,产业始终是经济特区的根基和生命线,没有产业谈制度改革、谈服务贸易,很容易导致空心化。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