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农民工自学绘画四十载 用艺术诠释心灵之美
自学绘画四十载 用艺术诠释心灵之美
西部网讯(通讯员 丁磊)刚上楼,就听见许多嘈杂声,四川话,湖北话,还隐约听到陕西话,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二十余米的走廊里饭香弥漫,还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来回打闹,正对楼梯口的房间,却显得十分寂静,走近一看,房间里一男子右手持笔,左手背后,一张白纸,点缀之间勾勒出山水之美,丝毫不被屋外的吵闹所影响。
这就是熊晓斌,一个来自湖北的阎良粉刷工人。
9月21日晚,笔者终于在阎良区北屯街办靳家村一出租房内,见到了这位57岁的 “农民画家”。
一个烟盒,少年种下绘画梦
“不怕你笑话,我喜欢上画画是因为一个烟盒”,回忆起儿时的生活,个头瘦小的熊晓斌说,第一次看到大公鸡牌香烟上的图案,便十分喜爱,从那时起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画画的种子”, “第一次从沙市坐船到宜昌,看到三峡的自然美景,更是让我心灵深受触动。”
1974年,熊晓斌因故放弃学业,跟随舅舅学习雕刻,单调的学习生活为熊晓斌的绘画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1976年,熊晓斌在一位出嫁女子的衣柜上面画了一幅山水画,成就了他的处女之作,有了第一次的尝试,熊晓斌便愈加喜欢,逐渐走上了业余创作之路。
一双慧眼,观察美丽世界
没有上过一天专业课,凭着一股子喜欢的劲,对绘画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熊晓斌喜欢到山上看景,而且每次都要到最陡的山头上去,“站在那个地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有一次去爬山,遇到大雨,熊晓斌并没有急着下山,而是站在山顶上观察云雨的变化,甚至“赶雨”、“赶云”。
“我喜欢大自然”,熊晓斌说道,自己没有老师,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最好的工具就是眼睛和心。“你看,这种脉络像不像山,像不像云”,熊晓斌指着水泥地面,给笔者认真介绍。水泥地面,下雨时厕所的泥巴脚印,门口倒的洗碗水的流向,这都成了熊晓斌创作的素材。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颗“执拗”的心,成就佳作
“熊师傅有时晚上画到半夜,白天还要干活”,工友张健康说道。白天拿模子粉刷墙面,晚上提起毛笔画画,熊晓斌就这样坚持了四十年。
“没了绘画艺术,似乎我的生活缺少了什么”,然而熊晓斌的创作曾经并不被同行看好,家里人也经常反对。“老婆经常和我吵架,说我‘不务正业’”,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熊晓斌对艺术的追求,正如他说,追求艺术像是爱上了一个妙龄姑娘一般,使我如痴如醉。
“南门书院的一个没有手的女人,都能写字画画,我有手有脚为啥不能?”熊晓斌看到他人的坚持,更加喜欢这个事业,随着画技一天天提高,2003年以后,熊晓斌的作品《沿河大道》、《土苗晨曲》等先后在《人民画报》、《文艺报》,以及湖北当地主流媒体广泛刊登,获得了诸多殊荣。
“想靠画画挣钱,干脆不要画”,熊晓斌说,想画画,先修德, 绘画是一种心灵之旅,是画者对人生真善美的体验与追求。 “如果有人看到我的画,能从中有所收获,我也就满足了”,这是熊晓斌最大的心愿。
“你看这儿主要是岩石的层次,这是乌云,下面有溪流,有人家……熊晓斌热情洋溢地向笔者介绍自己的作品,他的脸上也露出的全是因绘画艺术给他带来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