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实现“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的发展目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是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西咸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在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建设绿色、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勾勒新型城市蓝图。
坚守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实现精明增长。 设定文物“紫线”、生态“绿线”和水体“蓝线”,农田、生态用地等禁建区占规划控制范围的2/3,使紧凑的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开敞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新区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和大遗址保护区绿化工程,优化生态格局,提升区域价值,达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探索“西咸标准”,建设绿色、海绵城市。 新区因地制宜,通过系统解决、“土洋”结合的办法,探索城市建设的“西咸标准”,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为西北及其他缺水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样本。把雨水“留住”、“用好”,让雨水发挥生态效益,为城市“解渴”。
布局信息产业,筹划应用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新区在政策扶持、发展规划、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创造适合“互联网+”发展的环境和基础。沣西新城围绕国家政务基础数据和社会数据建设大数据产业网络传输平台和信息资源集聚区,开展软件研发、信息设备制造、数据增值等业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与开发并重,“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新区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融合”为原则,对帝陵和古都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与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区域文化软实力。完善历史文脉格局,沿五陵塬遗址构建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带构建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形成具有西咸特色的“人”字形大遗址保护带。
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任务,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三年多来,西咸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智慧技术得到发展,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开局良好。今年2月,习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提出要“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西咸新区将在前期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重点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努力在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中取得新成效。(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