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陕西】守住绿色宝库 护好一江清水

05.10.2016  10:36

    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 张武辉 党玺)陕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为工程提供了70%的供水量。陕南秦巴山区广袤的森林滋养发源的汉江和丹江,为保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安全、洁净的水源。

    一场秋雨过后,秦巴深处、汉水源头,云雾环绕宛如仙境。临近晌午,张邦贵开始打水做饭,他家是距离汉江源头最近的一户人家。生活用水就是自家门口的汉江水。

    宁强县汉水源村村民张邦贵:“我们这水是从山上用管子引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烧开后没有任何沉淀,你看水多好,多清澈,天然的矿泉水。

    在天津市河西区的蓝水园小区,居民崔秀芳此刻也正在厨房忙碌着。现在她们家烹制一日三餐的饮用水,也是来自陕西的汉江水。

    天津市民 崔秀芳:“(以前的水)黄的,我们也是弄个过滤器,都倍儿黄。现在的水,比原来更干净了,有变化,现在水挺清亮的。”

    远隔千里的两位老人,却能同饮一江水,主要得益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而陕西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承担着守护一江清水的历史重任。我们的故事就是从水源地讲起。

    宁强 汉江源头

    在距离汉中宁强县城13公里的川陕交界山谷中,鸟鸣悠悠,泉水潺潺。沿着溪流溯源而上,奇峰怪石、苍松翠柏直入眼帘。跨过山间最后一道瀑布,一汪碧水静静地“”在那里,这里就是汉江的源头,千里江水发端于此。

    张邦贵从20多岁来到汉江源头居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家门口的汉江是他每天都会“照面”的“老朋友”,可在以前,守着水源的张邦贵有时却还得找水吃。

    宁强县汉水源村村民张邦贵:“主要是开荒,把山里头的水污染的太大了。树被砍了,种地也是广种薄收,一下雨就滑坡,这里流一坨到河里,那里流一坨,流到河的水都是浑的,没办法吃。

    过度的砍伐让山林失去了涵养水源的功能,平和温顺的汉江也突然间变得狂躁暴怒,连年发生洪涝灾害。为此,我省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对归属集体的山林实行全面的禁伐。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还是县林业站普通员工的陈少勇,就遇到过30多人的盗伐团伙。

    宁强县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党支部书记陈少勇:“老百姓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的地盘,所以他们过去砍树理所当然,我们去接人的时候,能够把护林员绑在树上,搞得就很尴尬。

    频繁的冲突让陈少勇和林业管理部门意识到,封山育林虽然保护了生态,但却让依山而居的老百姓没了生计来源。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由政府出面,从天保工程的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补贴给林区农民,并吸收农民参与到人工造林、花卉苗木繁育等工作中。现在,保护绿色、发展绿色,不仅让秦巴山区的生态更好,也调动了越来越多山里人爱水、护水的积极性。

    这里是秦岭深处的火地塘林场,地处汉江陕西段的中游。王涛和郭林安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山林大面积商业砍伐停止后,他俩从伐木工转型成了护林员。郭林安因为在森林管护中表现突出,如今当上了林场的场长。王涛在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的鼓励下,现在迷上了养蜂。每年“五一”过后,山上就会有大量的树木开花,这是最好的蜜源。

    省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护林员王涛:“这就是依靠山上的植物,还有椴树、槭树、板栗树,蜂子出去采蜜,一个是能增加一点收入。再一个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也能促进林区植物的生长。

    现在经过大面积的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森林管护,整个宁东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5.1%,每年可涵蓄降水超过了9625万吨。

    省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场长郭林安:“很自豪么,因为这个旁边这些水最后就流入汉江,通过南水北调最后就送到北京天津去了。我们在从事这项工作,守护这个山其实也就是在守护这江水。“

    目前陕西新建和恢复水源涵养林120万亩,每年为丹江口水库提供水源270亿立方米,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500万亩。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编辑: 肖昌希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