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额贷款为何"盯"大学生 绑架的是家长钱包
前不久,河南郑州一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高达六七十万元的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据了解,通过网络在校学生信用贷款平台,小郑不光以自己的名义,更是以同学的名义贷了不少钱。而跟他有关的不少借款,签字和照片都不是借款人本人,最后却都成功办理。那么,网络信贷为何频频将贷款对象盯住校园里的学生?为何又会将小郑这样的借款人逼上绝路呢?
背负数十万网络贷款 大学生不堪压力跳楼自杀
3月9号,是小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天,当天晚上七点,他的同学收到了他发的最后一条语音信息。
小郑的室友:“七点多的时候,他(小郑)突然发了一条语音说,兄弟们再见了。再打电话就打不通了。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五次自杀了。”
小郑:“兄弟们,我就要跳了。在这最后的时候,真的很对不起大家。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对不起大家。”
据了解,小郑还是所在班级的班长,一直深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同学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信息透露给了他。小郑用班里28名同学的信息去办了网络贷款,数额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有一部分同学对贷款的事毫不知情,直到讨债公司找上门来,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背上了债务。
小郑的室友:“就凭着一张照片,直接就可以把钱借出来。哪怕手印不是你盖的。名字都不是你签的,照样可以借。”
小郑的室友:“这个上面是五千多。上面的签字和手印都不是我的。”
记者:“照片是你的吗?”
小郑的室友:“照片不是我,这是我那舍友(小郑)。然后我问他(贷款公司),你们是怎么审核通过的。那边人员说,我看你们长得像。”
没有严格的信用评估,钱就这样被贷了出来。记者在网上检索后发现,网络上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信贷机构。
这些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第二类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投投贷等。第三类就是传统电商所提供的信贷服务。这些信贷平台为学生所提供的信贷服务大多用于电子产品的分期消费,比如,五千元左右的苹果手机,学生一把付不起,然后这些网络贷款平台就实行分期付款,半年或者一年将本金带利息结清。
不仅如此,有的网络信贷公司还会直接向学生提供贷款,在一家网络贷款公司的官网上,滚动播放着为大学生们提供的贷款金额。最少的三四千,最多的达到了两万元。记者随机拨打了这家贷款公司的客服热线。
某网络借贷公司客服人员:“本科生最高额度是五万,最低额度是一千。年利率是11.88%,月利率是0.99%。”
记者:“还款期限是多长时间?”
某网络借贷公司客服人员:“12个月,24个月,36个月。”
记者:“假如钱到时候还不上的话是不是有那种追债公司会来追债?”
某网络借贷公司客服人员:“我这边只能建议您按时还款。”
网络小额贷款为何“盯上”大学生 专家:绑架的是家长的钱包
在这些网络信贷平台所提供的贷款项目中,大部分贷款的去向最终都会流向消费,而用于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相对较少。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带给他们的恐怕是难以承受的压力。
记者走访了西安的多所大学校园,在20多位受访者中,八成的大学生都对这种网络小额信贷不认可。
大学生:“国家,政府给的(贷款)靠谱,私人那些,类似于(网络贷款)不太靠谱。”
大学生:“网络上的诈骗事件比较多,这种事情,就不要信。”
大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消费依靠在贷款上的话,对他自己消费能力的放纵,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压力。”
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把握,就贷了很多很多的钱,这样以后有自己很大的压力,你每天就想着,今天我要还多少钱。每天为了还款而思考,而忽视了很多生活的意义。大学生每天想着还钱,打工的话,势必会影响学业。”
采访中,仅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对于这种网络小额信贷可以尝试一下。
大学生:“我觉得只要利率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的话,可以。贷款人相关的信用资料要做好。做好之后风险规避的就会小得多。”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认为,网络信贷平台看似在为大学生提供贷款,实质上还是绑架了家长的钱包。这些贷款最终还是需要家长来买单的。诸多案例提醒大家,应该警惕并限制消费性小额贷款向大学生群体蔓延。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金融机构在大学生里边,在校园里边贷款,我想它的风险应该是非常高的,那么这种监管,这种评估是不是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大学生如果向很多家网络信贷同时贷款,我们有没有一个征信系统能够提供信息,能够监管得了。金融机构,尤其是网络金融,以大学,以校园为目标群体来煽动贷款,来放贷给他们,这不是一个好的贷款方向,这是风险极大,而且造成社会问题,这样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