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何飘飘:“汉服热”现象观察
本报记者 李旭佳
对襟齐胸襦裙、曲裾深衣、道袍、裋褐……漫步街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精美华丽的汉服,头戴精致的珠钗,轻轻踱步,在西安这座千年古城里“穿越”,体验具有东方特色的羽衣霓裳,感受意蕴悠长的华夏礼仪之美。鲜艳的色彩、得体的剪裁、精致的造型,汉服逐渐在年轻人中掀起一股新的风潮。
穿汉服 古城里的新时尚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10月16日晚,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灯光璀璨,身着明制立领云肩汉服、脚踩绣花鞋的党蓉蓉正在和朋友们游玩赏景。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古装剧,那时就开始喜欢汉服。我现在每天都会穿着汉服来大唐不夜城走一圈,在这里不仅可以拍摄精美的照片,还可以遇见很多同袍。”今年25岁的党蓉蓉说,大唐不夜城是西安汉服爱好者最喜欢的“打卡地”之一。
党蓉蓉口中的同袍,是汉服爱好者之间亲切的称呼。
“我家里有50多套汉服、20多双绣花鞋、一大箱子首饰,我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用来买汉服了!平时,我会和同袍相约一起品茶、下棋、猜谜,大家还会一起参加成人礼、文化节等活动。”党蓉蓉腼腆地告诉记者,自2017年起,她每天都会身着汉服,头戴簪子出门。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节目、影视剧的热播,以及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推动,国内掀起了一股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潮,汉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西安,从汉服爱好者不敢穿汉服出门,到公园、景区、街头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从“小圈文化”到走进学校“国学”课堂……汉服成了古城里的新时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汉服呢?
“很多人误以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其实并不然。汉服通常是指‘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在汉族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不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马冬介绍。
汉服有很多美好的含义。上衣下裳,代表天地阴阳;圆袖交领,对应天圆地方;中缝垂带,谓之人道正直。汉服有四大基本形制,分别是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和襦裙制。拿深衣制来讲,有三大讲究:一是“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二是“褒衣宽袖”,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是“系带隐扣”,汉服大多没有扣子,用绳带系结。从周之仪礼、秦之肃穆、汉之庄严到唐之华丽、宋之清逸、明之端庄,不同制式的汉服,给人不同的感受,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有人提出,市场上的汉服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汉服造型的传承应该是完全复原还是改良创新?这一问题引起了汉服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在党蓉蓉看来,汉服造型并不是要一味地仿古,可以在保留汉服元素和传统制式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从而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和审美,让更多人对汉服产生兴趣。
“汉服热” 衍生大市场
雕花窗棂,轻纱罗幔……10月16日,一推开踏雪阁汉服体验馆的小门,一股浓浓的古韵气息便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体验馆里,挂满了不同制式的汉服:古老的曲裾、朴素的直裾、娇俏的襦裙,应有尽有。正穿着汉服斟茶的店主刘楠瞧见记者,婉约一笑。
“唐制的汉服,要配上齐襦裙和花钿妆。明制的汉服,要配上马面裙或褙子。大部分来店里体验汉服的顾客,并不能辨别汉服的造型是否考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帮顾客搭配适合他们的汉服和妆容发型。不过,很少有顾客能接受还原度很高的‘仿妆’,比较受欢迎的妆容都是被改良过的。”刘楠向记者介绍自己每天的工作。
今年26岁的刘楠是西安人。6年前,她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后选择去韩国学习观光学。留学期间,喜欢汉服文化的她在韩国几家韩服体验馆打工,韩国传统服饰的畅销让她受到了启发。她回忆说:“我当时便决定回国开一家汉服体验馆,让更多的人通过中国传统服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要开汉服体验馆必须要有非常专业的汉服知识,要分清不同朝代的汉服制式和特点,要分清与之相配的妆容和发饰。为了保证严谨性和专业性,在入行前,刘楠辗转多地调研学习汉服历史知识。至今,她和朋友已经在西安开了3家店。
刘楠坦言:“2018年开店时,西安只有几家汉服体验馆,现在已经有几百家了。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来体验汉服和了解汉服,我真的很开心。平时,除了正常的宣传活动,同袍们还会身穿汉服去国外参加活动。有人来问我,我便自豪地告诉他这是我们中国的汉服。在我看来,汉服的流行绝不是一时的,它是真正中国传统的东西,还有很多价值值得挖掘。”
汉服“火”了,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线上,一些专门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汉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线下,汉服租赁、汉服配饰、汉服摄影、汉服体验、汉服定制等店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初步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过10亿元。
“汉服热”里的文化追寻
“你瞧,我今天穿的是红黑相间的汉服,我还有一套白色系的汉服,这都是管委会给我们定制的工作服。穿着汉服卖‘水晶雪花风灯’,特别有韵味,每天都像是‘穿越’了一样。”10月16日晚,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开商铺的高鹏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当外国游客希望与身着汉服的他合影留念时,他总会觉得很自豪。
“‘汉服热’现象一开始主要是汉服爱好者觉得好看、好玩,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穿汉服逐渐成为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事实上,这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马冬说。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着迷于汉服的古典之美,也开始热衷于汉服深厚的文化内涵。
不论是在西安城墙下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中,还是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汉服都惊艳亮相,掀起一股“中国风”。从影视剧里的穿着到受大众喜好的个性化服饰,再到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元素”,汉服已经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提及汉服的未来,10月17日,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前,汉服市场正处于自发生长的状态,主要是靠民间爱好者、企业、协会等的推动。但是由于民间研究力量薄弱,对于汉服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不充分,导致市场上的汉服产品款式、色彩单一,优质产品匮乏,供需很不平衡。汉服产业想要良性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术领域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就汉服产品设计而言,要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比如应用于演艺类的汉服应该注重复原,日常穿着的汉服应该更注重实用性。”
【编辑:梅镱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