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确定下一代轰炸机方案 作战对象暗指中国

25.03.2016  10:05

  2月26日,在美国空军协会举办的2016年度空中战争讨论会上,美国空军部长博拉德·李·詹姆斯首次正式公布了美军下一代轰炸机项目——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的最终方案,并将其命名为“B-21”。同时,美国空军展示了该型远程打击轰炸机的概念图,美军的下一代轰炸机采用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设计方案。“B-21”是美国进入21世纪以后研制的第一款轰炸机,它集中体现了美军对下一代轰炸机的战略考量。

   价格因素是导致美军下一代轰炸机迟迟不能确定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美国空军对下一代轰炸机酝酿已久。早在1999年,美国空军就公布了“轰炸机路线图”,计划于2019年开始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并将其服役时间定在了2037年。然而,并没有等到2019年,美国空军就启动了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发。特别是“9·11”事件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得大载荷、能投放精确制导武器的远程轰炸机的价值更加凸显。2005年,美国空军提出加速发展轰炸机现代化项目,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即一方面研发能够在2015年前部署的过渡轰炸机,另一方面研制在2025~2030年间可使用的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

  但是,由于选择太多和定位不明确,美军对发展下一代轰炸机始终有些犹豫不决。2006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对国防部考察的8种远程打击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8种方案包括可携带超声速导弹的C-17 “武器库”飞机、中程亚声速隐身轰炸机、中程超声速冲刺隐身轰炸机、远程亚声速隐身轰炸机、远程超声速巡航轰炸机、中程陆基通用航空器、远程陆基通用航空器和天基通用航空器。备选方案这么多,由此可以看出,美军在选择上的纠结。

  此后,美国国防部在2006年发布的《四年防务报告》中将下一代轰炸机的服役期限提前了约20年,改称为“2018年轰炸机”。2007年5月,美国空军公布了“2018年轰炸机”的主要性能,包括能装载6.4~12.8吨武器,具备亚声速飞行能力,作战半径不低于3200公里,具有全方位隐身能力,且能够携带常规及核武器,可以选择有人或无人驾驶。

  然而2009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下令空军终止此项目,重新确定需求。直到2011年,美国空军提出“系统族”的思想和解决方案之后,新的下一代轰炸机研发项目才获批。2014年,美国空军宣布将在2015~2019财年为“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项目申请114亿美元的预算,这表明该项目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

  价格因素是导致美军下一代轰炸机迟迟不能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B-21的前任B-2隐形轰炸机就是因为单架超过20亿美元导致订货数量很少,从而影响了美军平时战略打击能力的保持。即使在美国空军此次选定B-21之后,军内外对它的质疑仍然存在,价格的合理性就是一个甩不开的话题。

  五角大楼要求B-21的单架不能超过5.5亿美元,为此专门成立“快速能力办公室”监督项目进展。但是,列克星敦研究所的专家劳伦·汤普森认为,这一单价并不包括飞机的开发成本,将来总成本肯定会大幅上涨。美国《防务新闻》2月27日报道,参议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约翰·麦凯恩在美国空军正式公布B-21轰炸机方案后,直言表示不会接受空军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无底洞式的“成本加成合同”。

   先进技术支撑美军下一代轰炸机实施多样化任务

  据悉,此次中标的B-21轰炸机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其在雷达隐身能力方面完全超越B-2,载弹量约为13吨,作战半径不小于3200公里,航程达到9000公里。这些基本的技战术性能,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空军设想的将下一代轰炸机用于“反介入/区域拒止”的环境中作战,特别是执行对高度防空威胁区域纵深突防任务的作战需求。此外,美军下一代轰炸机还有一些量身定制的特殊作战性能。

  首先是用途多功能。既出于成本,也出于战场适应性的考虑,美国空军非常强调下一代轰炸机的多用途性,即除了能够完成传统远程轰炸机的任务,还能够完成其他任务,这包括:一是持久的情报、侦察与监视,正如德普图拉表示,“对未来的轰炸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投放炸弹,而是快速收集情报信息并将其用于决策。”因此,美军极为强调在轰炸机这一平台上集成作战和情报、侦察与监视的能力;二是快速全球打击,即能够对全球范围内任何地方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美国空军认为,航程是体现轰炸机战略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下一代轰炸机考虑的是全球目标而不是地区目标,作战半径应在3000公里以上;三是信息对抗,即配备有以激光和高能微波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以及以高精度干扰机为代表的网络攻击武器,这将大大增强其在高度防空威胁地区的纵深突防能力。

  其次是系统高度信息化。美国空军要求下一代轰炸机必须具有很强的网络化协同作战能力,能够与无人机、空中电子攻击装备等其他装备编组作战。因此,其在设计下一代轰炸机时就涉及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移动网络等关键的战场态势感知技术。美国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退役空军中将大卫·德普图拉表示:“B-21将增加传感器数量,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它还配备有先进的任务规划能力,可以集成到美军全球军事信息网络之中,依靠系统整体优势来协助自身完成作战任务。

  最后是驾驶方式可选。目前的美军飞机只能采用一种单一的驾驶模式,即要么有人驾驶,要么无人驾驶,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飞机的作战运用。为此,美国空军退役中将赫伯特·卡莱尔指出:“有人/无人驾驶两用轰炸机是可行的,也是最佳方案。无人驾驶优点突出,但是有一种飞行任务可能始终需要有人驾驶,那就是在执行核打击时,座舱里必须有人。”采用这种灵活的驾驶模式,B-21要执行的显然是核常兼备的打击任务。

   保持全球打击能力和强化对重点地区威慑是B-21的重要用途

  对于美国空军来讲,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发方案确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其主要在自身全球打击能力建设和对特定对象实施威慑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是有利于保持美国的全球打击能力。由于战略轰炸机能够在几小时内将常规力量和核力量投射到全球任何地区,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然保留大量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之一,并将其列为全球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支庞大的轰炸机机队近年来面临严重老化的窘境。

  目前,美国空军拥有B-52H、B-1B和B-2A三种型号的战略轰炸机。截至2015年,B-52H的平均机龄已达53年,B-1B的平均机龄达到28年,B-2A的平均机龄也达20年。所有的159架现役战略轰炸机平均机龄为39年,且只有20架B-2A可实施隐身突防。因此,美国空军急需替换这些现役战略轰炸机的新机型。据称,美国空军将会订购100架以上B-21轰炸机,这就保证了美军这支战略性全球打击力量的稳定与有效。

  第二有利于强化美国在重点地区的威慑作用。一直以来,战略轰炸机都是美国在平时用来威慑重点地区特定对象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今年3月9日,为了应对朝鲜半岛日益升温的紧张局势,美国战略司令部宣布向位于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基地部署3架B-2A隐身轰炸机。同时,为了进一步在中国南海地区显示军事存在,美国还与澳大利亚商讨在其北领地设立远程轰炸机基地以部署B-1B轰炸机和延伸B-52H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任务范围。

  正如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沙勒指出的那样,“可靠威慑力的基础之一是能够有效地攻击敌人,而远程打击轰炸机将在未来维持这种能力。”2月26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在B-21亮相的同日,刊登了题为《危险:扼杀美国新轰炸机的运动》,文章在质疑B-21价值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军下一代远程打击轰炸机的作用就在于轰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