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德翼空难拷问德国式严谨文化
31.03.2015 16:28
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导读: 德翼空难向德国提出了一些特别的问题。在一个奖励按部就班的社会中,系统是否缺乏发现危险信号的能力?而这些信号本来可以事先阻止卢比茨将一架喷气式飞机撞向山坡。
据美国媒体30日报道,德国人素以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著称。但经过汉莎航空培训的飞行员卢比茨却似乎是故意驾驶飞机撞山。空难之前,无人发觉任何异常,也许那就是问题所在。 直到在上周二(24日)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空难发生不久的之后,曾经当过飞行员的汉莎航空(Lufthansa)首席执行官卡斯滕•施波尔(Carsten Spohr)一直对一件事确信无疑:27岁的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Andreas Lubitz)“百分之百”达到飞行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会举国震惊,但这次空难向德国提出了一些特别的问题。在一个奖励按部就班的社会中,系统是否缺乏发现危险信号的能力?而这些信号本来可以事先阻止卢比茨将一架喷气式飞机撞向山坡。如果德国社会应该承担责任,那么又是什么样的责任呢?二战结束了70年,德国还应该坚持把保护隐私放在首位,把可能有助于避免人类最恶劣行为的公开辩论放在第二位吗? 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相比,隐私权在这里受到的重视还要更强烈。在欧洲,人们往往缺乏他们眼中美国人——使用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拥有的那种本能,即冲到话筒前和大家分享悲伤或喜悦。 德国人坚决捍卫自己的隐私,因为在纳粹和共产党统治时期,国家曾对公民进行窥探。这种情绪的力度在2013年清楚地体现出来。当时,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曝光了美国情报机构广泛监听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大批民众的行为。 一些美国人认为斯诺登是叛徒,但在很多德国人看来,他是英雄。德国在监控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激烈辩论令一些计划遭受了较大阻力。在这些计划下,数字技术本将得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 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时,德国人也很注重隐私保护,而且过去一周的情况表明,亡者的隐私亦不例外。当有人要求施波尔解释,卢比茨为何在飞行训练中间休息了多个月时,他给出的解释是医疗记录是保密的——尽管这位副驾驶已经丧生。他说,即便是汉莎航空的负责人,也无法调阅医疗记录。 在德国,青少年经常行使权利,不与媒体交流,或者不透露姓氏。约瑟夫•柯尼希高中(Joseph-Koenig)的学生在一个Facebook页面上哀悼遇难者,上面警告大家不要提供太多信息。 当法国检察官于上周四午餐时分点出了卢比茨的姓名之后,保护隐私和提供信息之间的争斗达到了近乎荒唐的地步——即便是在新闻机构争夺读者和观众的关头。 到了周五(27日),一些德国电视台仍然遮住他的脸,只称他为:“安德烈亚斯•L”——对于未成年人和被告等法律要求不能完全披露身份的人,德国媒体通常不提及姓氏全称。 相比之下,该国最畅销的日报《图片报》(Bild)上周五用头版一半的版面,刊登了卢比茨2013年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照片,并配上令人震撼的标题:《27岁的杀人狂飞行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他故意把149名无辜的儿童、女性和男性领向了死亡。”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31.03.2015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