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群众学习 为群众服务 为群众讴歌

29.03.2020  10:31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

  把人民的事业宣传好阐释好讴歌好

  唐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80年来,陕西日报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在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西日报“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陕西日报一直以来立足国情省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进行新闻舆论宣传和理论阐释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党的宣传工作以及党报党刊工作的关心重视和重要指针,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高度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阵地和党报党刊工作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刻把握,为我们把人民的事业宣传好阐释好讴歌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心系群众,倾情于万世之本

  “民者,万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根本标志。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无论什么环境条件,只要我们心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就会使我们的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得到真正实惠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和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终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陕西日报从其前身边区群众报开始就心系群众、突出群众,以“群众”二字题名,秉持大众化特色,及时把党的声音传达给群众,把群众的声音收集上来,既是其工作亮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和特别关切的重要方面。

  宣传群众,聚焦于一线实践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彰显了为民情怀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陕西日报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及时把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传播到三秦大地,及时聚焦陕西重大发展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及时反映全省人民心声,在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出重大理论阐释、凝聚发展共识等方面贡献了重要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全省各条战线聚焦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的生动实践,讲述国测一大队、交大西迁人和老英雄张富清等感人事迹,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为党报党刊宣传群众树立了榜样。

  服务群众,致力于传播真理

  “民事不可缓也。”“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主体,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实践,是最直接地向不确定性的自然界做斗争的实践,是不断应对社会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因而是最需要把握政策导向和理论指导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服务群众就是要及时把党的主张、把真理性答案传播给群众,为群众谋得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食粮。当年边区群众报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事求是,说的都是真话,是群众的心里话。边区群众报从一开始就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为己任,阐释党的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引领边区人民在革命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进入新时代,人民的事业日益多样化丰富化,服务群众的形式也要不断创新。党报党刊应主动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保障,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要改进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好移动传播平台,推动新闻传播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为高质量服务群众提供体制机制改善和技术支持。

  依靠群众,植根于力量之源

  “举天而属之民,其重民也至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依靠群众,曾鲜明指出“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了解历史发展新动向,知晓社会前沿新变化,参透发展新动因,从而使宣传报道更贴近社会前沿和现实问题所在。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深深扎根群众,汲取不竭力量。进入新时代,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群众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其共同点都是脱离人民群众。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论从党的优良传统还是从现实发展看,依靠群众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作者为陕西省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的根基

  杨琳

  一份报纸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栉风沐雨80载仍生命长青;一群报人赓续着红色基因,风雨兼程80载仍初心不改。当我们凝视从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到陕西日报的历史长卷,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页页新闻纸,这其中更蕴含着一代代新闻人的上下求索,蕴含着从红色延安诞生的这份党报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传统。

  以人民为中心,正是陕西日报守正之所在,也是创新之根基。

  “全心全意为群众”——这是一张宗旨鲜明的报纸

  在毛泽东同志提议创办这份适合群众需要的大众化报纸的过程中,就一再强调:“大众化问题,就是全心全意为群众的问题,群众的文化提高了,大众化工作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一“大众化”的概念既明确了办报宗旨,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受众观,是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受众观源自其对中国社会深刻分析和对当时传播生态的深刻理解。受众是媒体传播的归宿,也是媒体的立足之本,延安时期媒体的受众基础,是今天所无法想象的。作为延安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经过长征到达延安的干部战士和基层组织工作者多数文化不高、文盲不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方针与政策的宣传、理解与贯彻。这样一份为群众服务的报纸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着党的主张,发挥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的巨大作用。因此,群众路线既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秀传统,也是我党办报的优秀传统。

  “咱们的报纸”——这是一张从群众中走来的报纸

  边区群众报以其通俗易懂、平白朴实,用方言土语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让识字不多的群众能看懂、不识字的群众能听懂,“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们的报纸”。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在《庆贺边区群众报六周年》中称赞“这个报纸是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纸”,“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陕西日报时期,她伴随着祖国的发展与历史性飞跃,记录着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脉动,讲述着三秦大地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图景,真正把报纸“办成陕西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立根原在群众中”——这里凝聚着一群脚踏坚实大地的新闻人

  在陕西日报创刊纪念版上,我们可以看到陕报人的“足迹”。这其中,有创办者周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留影,这位“大众文化工作的开拓者”,办报伊始就自觉践行着“全心全意为群众”的宗旨;有张光、叶天等在解放战争前线采访的足迹,枪林弹雨中的新闻人也是战士;有总编辑胡绩伟在国庆阅兵典礼上采访的足迹,沐浴在新中国的灿烂阳光下,新闻人融入群众中,抒发着大众的心声;有记者胡武功前往渭南罗纹河东堤决口现场采访,灾难面前,新闻人也是勇士;还有记者肖云儒、高万成等,深入秦岭腹地,探寻野生大熊猫保护,自然面前的新闻人更是守望者,守望国宝,也守望人类与生态和谐的栖息地……这一幕幕在普通人眼中的不平凡,用陕报人自己的话来说则朴素而坚实,那就是“立根原在群众中”。媒体承载的是历史,新闻人以其专业精神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当时为我们记录着历史,也凝练着作为媒体人的新闻观、人民观。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陕报的传统基因,是80载办报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更应是陕报人永远之坚守。

  “以人民为中心”——陕西日报创新发展的根基

  经历了80载历史风雨的陕西日报,今天又站在了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时代风口浪尖之上。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主旋律,那么,为什么创新?为谁创新?怎样创新?创新成败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当一系列“为什么”摆在面前时,迷失者有之,徘徊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媒体创新的探索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化作了创新的根基与腾飞的动力。人民在哪里,媒体就在哪里,既然中国8.54亿受众走向网络,那么,实现传统媒体的跨媒体发展、融媒体发展,则成了必然选择。于是,陕西日报一个又一个创新出现在受众面前,“全媒体行动”、 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H5产品、抖音话题小视频……陕报人不无骄傲地说,今天的陕西日报已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拥有“五报两刊九网三端”及百余个微博微信账号的全媒体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的重要指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体现,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光辉,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在8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史中,以人民为中心,已然成为从边区群众报到群众日报再到陕西日报的深厚历史积淀,同样,站在新的起点上,更是陕西日报再次出发,迎接新的媒体发展时代到来的坚实根基。(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治家办报与群众本位的高度统一

  李震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不仅是对80年来陕西日报办报传统的充分肯定和对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引,而且给全国各级党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反思、总结“陕西日报传统”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陕西日报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笔者认为这里所强调的“”,便是陕西日报80年来形成的办报传统,是陕西日报可以为全国众多党报分享的“陕西日报经验”。

  众所周知,陕西日报在80年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取得了众多成就,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因此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报传统。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启示意义的经验与传统便是:陕西日报成功地实现了政治家办报与群众本位的高度统一。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边区群众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报纸中最早直接以“群众”命名和定位的报纸。因此,陕西日报从创办之日起,就是一家旗帜鲜明的以群众为本位的报纸。

  政治家办报是各级党报坚持的基本原则。尽管边区群众报创办时还没有“政治家办报”的概念,但边区群众报群众本位的确立者就是中国共产党最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毛泽东,而且在边区群众报创办近20年后提出政治家办报的也是毛泽东。由此,可以说,政治家的办报理念与以群众利益为本位的办报原则的统一,本来就是陕西日报的起点。

  1939年底,毛泽东亲自给周文等人提议要办一张“适合群众需要的大众化报纸”,1940年初又在边区群众报创刊号清样上批示:“还是在群众二字上下工夫,作文章。”毛泽东的指示甚至具体到“报纸是给边区老百姓看的,字要大,文章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需要进一步深究的是这种“群众本位”的思想来源。只要我们回溯那一段历史便可发现,边区群众报的筹办过程正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形成的重要历史时刻。边区群众报是毛泽东于1939年底提议创办;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正是写于1939年底。在这个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问题最早、最重要的文献中,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并明确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推动边区群众报的创办,正是毛泽东群众本位思想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实践。

  从边区群众报到群众日报再到陕西日报,这8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种政治家办报的方针与群众本位的高度统一,在其新闻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逐步凝聚成了鲜明的“陕西日报传统”。统观陕西日报80年的历史,从作为陕甘宁边区党委机关报、西北局机关报,到作为陕西省委的机关报,始终是坚持以群众为本位开展其新闻实践的。群众最关心的时政新闻、反映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民生新闻、作为群众代表人和代言人的典型人物报道等直接关乎群众生活、直接服务群众需求的新闻报道,始终是陕西日报新闻实践的核心领域。除了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外,陕西日报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为群众杰出代表和群众代言人的典型人物报道。从边区群众报时期,对一批从普通农民中涌现出来的边区劳模和边区明星吴满有、赵占魁、黄立德等人的报道,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民诗人王老九,对放弃高干身份加入普通农民行列的作家柳青,对数十年长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为普通劳动者歌唱的艺术家贠恩凤等人物的报道,以及长期以来对来自农村生活底层的文学陕军代表人,也是普通劳动者代言人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报道,形成了陕西日报人物报道的一个长长的“群众英雄”画廊。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对陕西日报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希望“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富有历史意味的是,与80年前毛泽东要办一张“适合群众需要的大众化报纸”的提议根源于《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大众化”的思想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提出的“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也是根源于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论述中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80年来,一家报纸承载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期望和重托!在这80年中,陕西日报的报名在变化,办报的环境和条件在变化,媒介生态在变化,时代在变化,国内外的形势在变化,但陕西日报坚守的政治家办报与群众本位高度统一的传统没有变。今天的陕西日报面临着新兴媒介技术的强烈冲击,面临着传播方式和媒介格局的深刻变化,需要从理念、形式、方法、手段、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新闻舆论工作始终领时代之先、立潮流之巅,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守正创新的含义。(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办报传统

  郭小良 梁向阳

  在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80年来陕西日报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在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陕西日报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重要指示既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明确了方向,也是对陕西日报长期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充分肯定和勉励。

  1940年3月25日,陕西日报的前身边区群众报在延安创刊。边区群众报的创办和发展是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同志大众化的文艺思想以及相对封闭落后的陕甘宁边区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连的。作为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份大众化读物,边区群众报的办报方针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是新闻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80年来,陕西日报始终坚持的为群众办报、依靠群众办报的优良传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一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并在一代又一代陕报人身上不断传承发扬。

  为群众服务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陕西日报的指示中讲到“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这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对新闻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旨归,是新闻工作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具体有效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边区群众报创立初期就曾表示,要在“群众”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并亲自题写“边区群众报”报头三幅。1946年4月,在边区群众报创刊6周年之际,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在贺信中指出:“这个报纸是陕甘宁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纸……为什么好?它不但容易读容易懂,并且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

  边区群众报的受众定位是陕甘宁边区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报道内容更贴近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主要刊登抗战的情况和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信息,关注群众的柴米油盐、务农、生活小常识等,充分体现报纸工作的重心在于群众,报纸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群众。这也是对信息传播中受众意识结合具体社会历史场景的解读。

  边区群众报的办报实践说明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报纸工作的出发点。新闻工作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丰富的革命实践,生产和生活实践开展工作,努力发掘群众中涌现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增强新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边区群众报的办报实践和理论成果为80年来陕西日报秉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办报宗旨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和实践经验。

  依靠群众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

  依靠群众办好报纸是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新闻工作的丰富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报纸要大家来办,靠人民群众和党来办,而不是少数人关起门来办的思想。群众生活是新闻工作的素材,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要想形成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追溯陕西日报80年的发展历史,在从边区群众报到群众日报、再到陕西日报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依靠群众开展新闻工作、群众办报、开门办报的思路。比如大力发展通讯员队伍的工作方针就是其坚持群众路线的鲜明体现,也是一个优良传统。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工农通讯员和基层干部通讯员不仅可以壮大充实通讯员队伍,实现靠群众办报,也可以更好地走近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重视工农通讯员和基层干部通讯员队伍的培养是党在延安时期作出的智慧决策,也集中体现了新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陕西日报在80年的新闻工作中,始终秉持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依靠群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不断提高新闻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向群众学习是把握新闻舆论工作时度效的关键

  新闻舆论工作的对象大部分是普通群众,所以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衡量新闻舆论工作的标准。如果报道的内容不切实际,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只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文风晦涩难懂,亦不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工作中与人民群众关系相处不好,也会拉开报纸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也要求新闻舆论工作中尊重新闻的真实性,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

  边区群众报在办报的过程中,采取报纸排好后,先念给周围群众听,如果群众听得懂再出报,反之则继续修改。详细统计边区群众报创刊一年后的几十期报纸,发现常用的字大约是400个。由此可见,凡是认识这400个字的人,就能够读懂边区群众报。它的报纸标题平白如话,读起来分外通俗易懂。边区群众报的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的过程中,和边区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采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富有个性、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获得了边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陕西日报80年的发展过程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革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充分肩负起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与发展,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焕发着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新时代的陕西日报,应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坚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的工作方法,不断传承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思路,在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征程中,守道义、传薪火,守初心、再出发。(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