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忘多疑 当心“记忆神偷”来袭
当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每3秒钟,就会有1名新的患者被确诊。该病俗称“老年痴呆”,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人们的记忆。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出现健忘、多疑等症状,但人们往往误认为这是上了年纪,老糊涂了,并不当回事。事实上,这有可能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远远不够,且该病起病隐匿,常常到症状明显时才被重视,但往往为时已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提高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迫在眉睫。尽早发现和诊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没能在病程早期及时发现、诊断,可能延误治疗,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报道,全球约有468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每2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倍,到2030年将达到7470万人,2050年更将突破1.3亿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人,居世界首位,并且每年以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快速增长。
1.把防治痴呆的关口前移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从认知正常到痴呆这一连续病程中,还会经历“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和“轻度认知障碍”两个早期阶段。因此,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对该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是指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认知水平较以前有所下降,但是客观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却没有达到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的程度。这种认知下降会持续存在,主要特征为:记忆力下降为主;起病时间不超过5年;起病年龄大于等于60岁;对自身认知下降有担忧;感觉自己的认知能力比同龄人差;记忆减退得到知情者证实;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基因APOEε4;有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证据,如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磁共振、PET成像等。这一阶段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而客观认知检查仍在正常范围内。
轻度认知障碍则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一部分有主观认知下降的个体会逐渐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这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损害、学习或注意力困难,认知功能检查出现异常,但日常生活能力仍完好,并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有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的轻度认知障碍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0%至20%,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化的累积概率为33%,因此是痴呆发生的基础。
综上,对于存在主观认知下降及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及时到记忆门诊就诊,了解认知下降的情况,判断有无可以治疗的病因,评估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留下您的认知功能基础数据,以便今后判断认知功能有无改变。
需要强调的是,早期重视、提高警惕、及时干预,从而把防治痴呆的关口前移,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家庭的负担,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和医学的发展都非常有意义。
2.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表现
记忆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记忆力下降是持续且逐渐加重的,并逐渐影响患者工作和家庭。他们可能会出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表达和提问,并意识不到他们以前曾问过这个问题;忘记谈话、约会或其他事件,并且随后也不记得了;经常把物品错放在一些不合逻辑的地方;忘记家庭成员和日常用品的名字。
定向力差: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能准确判断时刻、日期、季节,不能正确说出所处的地点和位置。
思维与推理能力降低: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集中注意力和思考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类似数字的抽象概念。例如丧失处理财务、收支、按时支付账单等工作的能力。这些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无法识别和处理数字。
做判断和决定能力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越来越不能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事故,如炉灶的食物燃烧、意外驾驶等。
规划和执行熟悉的任务: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一些需要连续步骤的任务,如烹饪食物、玩一些喜爱的游戏等,都会逐渐变成一项挑战和困扰。最终,他们可能甚至会忘记如何穿衣和洗澡等。
人格与行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的改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感受。他们可能会出现:抑郁、淡漠、社会退缩、情绪波动、不信任他人、易激惹并具有攻击性、睡眠习惯改变、被害妄想等。
其他: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会出现语言障碍,比如理解困难、表达障碍、命名困难等。另外,还可出现视空间障碍,如看不懂时钟、不能准确地找到门把手等。
3.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认知
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仍处在对症治疗的阶段,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卡巴拉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麦角生物碱类药物(二氢麦角碱、麦角溴烟酯)、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等。但这些药物并未真正减少引起痴呆的“罪魁祸首”,即脑淀粉样蛋白Aβ。如果我们能早期发现认知下降,及时予以干预,如认知训练、生活指导,就可能改善很多早期患者的认知能力。
此外,阿尔茨海默病需要自我管理。饮食、运动或其他健康生活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整体身体机能健康,对预防痴呆或改善认知也可能有一定效果,因此建议老年人要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即定期运动、健康饮食、充足睡眠。还可以进行一些社会参与活动和认知功能训练,这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且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避免肥胖,都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田园如画,系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郭燕军,系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