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7旬老人无人赡养 女儿贴告示:谁愿养车送谁

16.06.2017  13:04

   越野车上贴着“悬赏”照顾母亲的白纸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常女士家中养的宠物 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伏在轮椅上的王奶奶瘦骨嶙峋,脸上有块伤疤结了痂。有时她就睡在楼道里,有时被挪到楼下一辆越野车上。

  “她有家,但是过得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老人,太可怜了。”老人的邻居刘先生一声叹息。“老人退休前还是一名人民教师,自己桃李满天下,现在却落得个养娃不防老。

  说到原因,刘先生满肚子的气。“小区里的邻居都说,因为老人去年患了脑梗后,生活难以自理,她闺女就对老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你看看我们楼道里,老人的东西堆得到处都是,看着让人心寒。

   七旬老人睡在楼道里

  老太太姓王,今年已经78岁高龄,家住西安市新城区某小区。

  据小区里的住户介绍,老人退休前曾是一所小学的一名教师,如今每个月还有数千元的退休工资。

  “按道理说,老人有一份养老钱,晚年生活也不会是儿女多大的负担。谁想到,现在过成这个落魄样子。”刘先生和老人住在一栋楼里,“以前我经常上下楼和老人打照面,老太太人特别好,很随和,见着谁都打招呼,人家以前是教书匠,有素质得很。

  据刘先生说,他们家2015年8月份搬过来时,老人一家祖孙三人已经在这里住了。老太太那时身体还好,接送外孙女上学、打点家务。“没想到去年生了场病后,晚年生活发生了如此天壤之别的变化。

  “大家都说,老人得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反正从去年冬天开始,她(老人的女儿常女士)就经常把老人放在轮椅上推到楼道,让她在楼道里过夜。”刘先生告诉记者,冬天那么冷,老人分不清哪扇门是自己家的,就来挨个敲,他出去看过好几回,有时帮她关上楼道里的窗子,给她拿个盖的东西;有时给她端些吃的喝的。“不相干的邻居都觉得老人活得可怜,但她女儿经常把老人在楼道里一扔就是好几天,我们去劝压根没用。最后干脆把家里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搬出来扔在楼道了,把这当成她家的私人地方了。

   谁赡养老人 女儿送辆车

  前不久,常女士又想出“新招”,居然买了辆越野车将老人搬到车里住,还在车上贴了张A4纸,称谁愿赡养老人就将这车送给谁。

  那辆汽车就放在小区对面的停车场里,车门车窗都未上锁,前后玻璃上均贴着一张A4纸,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如果你喜欢这辆车,请妥善安置车内老人”,下面还用加大号字体标明:“请勿送进医院”。

  一辆车作为“赏金”,老人的窝也成了“房车”,听着还挺高大上。

  但提起这辆车,小区住户们就更来气。“我们经常晚上看见老人就窝在车后座上。据说,这车是她闺女花了6万多块钱买来的。你看看上面写的话,老人是搭上一辆车就能送出去的吗?

  刘先生和邻居们都表示,他们不但不能理解常女士的做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孝老爱亲是咱中华民族传了多少代的优良传统,这车上白纸写的这话,让人看到心里非常不舒服。

   常女士没有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决定去找老人的女儿,问问让老人住在楼道里的缘由。

  老人的家住在5楼,记者看到,从5楼楼道到常女士家里,遍地都是垃圾、杂物,床单被褥堆成一团,衣服、食物胡乱搁置,地上也非常脏。但几个笼子里养的十来只猫和两只狗却毛色干净,看得出来是被精心照顾着。刘先生唏嘘不已:“家里的这些宠物都照顾的这么周到,老人却睡到楼道里,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上午11点多,记者在小区附近找到了推着老人正要回家的常女士母女俩。

  老人低着头伏在轮椅上,常女士对记者的提问则一律不搭话,只顾拉着女儿低头走路。

  据小区里一位保洁员说,14日早上,老人从轮椅上摔下了台阶,摔得头破血流。“按理说现在最应该在家好好休息,结果这就推着老人不知道干啥去了。”该保洁员告诉记者,常女士的这一行为早已在他们小区里传得沸沸扬扬,街办、物业的人也去过好几次,但都没什么用。“谁也不明白,为啥老人住在楼道里,让人想不通。

  记者从常女士女儿口中了解到,她们上午出门是去买电动三轮车。

  对于在姥姥头上有伤的情况下,妈妈还推着她到处走的行为,女孩表示:“把她放在床上会掉下来,我妈妈没做错。

   社区: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据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老人睡车里、住楼道只是常女士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之一。“但是也不能确定她是虐待老人,有时候还见过她给老人喂吃的。但是她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她说,让她妈睡车里是因为那是房车,比住家里好。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之前老人也曾光着脚被独自放置在小区,到了吃饭的时间没人来看护,“物业好心给老人弄些饭,事后她却说‘不要给我妈乱喂剩菜剩饭’。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常女士住这里约有两年多,家里养了12只猫,2只狗,2只鹦鹉,老人没病的时候,同楼层的住户只是抱怨常女士养的宠物弄脏楼道,老人生病后,各种杂物也被搬到了楼道。他们也前后多次上门沟通,但是没有啥效果,感觉她总有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

  首席记者张晴悦

编辑:雷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