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落入引渭渠半小时 漂浮三公里后成功获救

03.04.2015  11:10

消防人员在第二处便桥上用长木棍将老人拦住后移至渠边

    六旬老太跌落引渭渠,顺着水流,仰面在水中漂浮半个多小时,漂浮了3公里,奇迹生还。更令人惊讶的是,老人不会游泳,在水中也处于昏迷状态,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目击者称:仰面朝上 她嘴一张一合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联系到整个事件的目击者付先生,他也是第一时间报警人。据付先生回忆,3月30日中午12时40分许,他在金台区十里铺中学后面的引渭渠边上散步,看到水面上有一个穿紫色棉衣的老太太顺着水流向东漂去,他马上拨打110、119报警。

    “当时路上没有人,我看她仰面朝上,双手放在肚子上,手里还有拐杖,嘴一张一合应该还有呼吸。”付先生说,在救援人员没有到达之前,他担心人被冲走,就沿着渠边一路追赶。

    在漂出大约600米后,老人顺着引渭渠的“斗鸡隧道”口漂了进去。付先生赶紧跑到了隧道出口,这时消防员和民警陆续到达。“让人心里安慰的是,老人从隧道漂出后依然是仰面朝上。”付先生说,下午1时20分,救援人员在下游两公里外的一处便桥边将人救起。

     现场探访:漂浮了大约3公里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重新走访了事发地,据大概测量,从发现老人到被救,她漂浮了大约三公里。参与救援的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陈仓派出所民警李刚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老太太已经漂进了隧道,民警和消防员在下游拦截,在一处便桥试图勾住老人的衣服,尝试失败后在第二处便桥用长木棍将老人拦至渠边,之后两名消防员下到水里对老人进行营救。救起老人时,她的拐杖顺水漂走。

    “本来以为没救了,但获救时老人咳嗽了一声,这才发现她还有呼吸,120迅速对老人进行了急救。”李刚说。据悉,送到医院后,老人身上的衣服浸满了水,紧裹在身上,用剪刀剪开才得以脱掉进行救治。

     家人说:老人不会游泳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被救老人。她今年68岁,经过救治已恢复了意识,除了肺部有感染外无其他大碍。该院急诊科侯医生介绍,按照老人当天的情况,属于严重的长时间溺水,通过体内引流、吸氧急救后,近几日老人转危为安。

    老人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但不大愿意和人交流,当问及如何落水时,老人摇头称自己当时昏过去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据老人的儿媳讲,当天中午吃过饭,她在洗碗,老人就出去散步了,直到下午2点多他们接到医院的电话才知道此事。她说,老人有高血压,需要经常服药,落水那天还没来得及吃药。据了解,老人平时经常外出散步,因为怕犯高血压晕倒,外出时备有拐杖,而她并不会游泳。

    专家分析

    昏迷后呼吸减弱 相当于人工“憋气

    据记者了解,引渭渠内属于活水,水流湍急,人溺水挣扎后,很容易呛到水和淤泥,一旦身体进水缺氧后,会很快沉到水里。

    不会游泳,意识不清醒,在水中仰面漂浮半小时生还,这在从事30多年游泳教练的刘立新看来,真的算是“奇迹”了。他说,影响人体浮力的因素非常复杂,比如脂肪厚度、胸腔大小、肺活量大小等。因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有先天可以浮在水中的“本事”,但属于极少数。

    而据烟台市东顺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水上救援的倪东分析,老人之所以可以奇迹生还,首先得益于老人仰面朝天漂浮,如果面朝下漂浮不会有生存几率;其次,他认为老人手里一直攥着一根拐棍,这木头拐棍起到了帮浮的作用,对获救起到了一定作用。

    北京海猫救援队水上救援人员则介绍,有一种可能是,人体的密度稍大于水的密度,但因女士身体肌肉少,脂肪含量大,在水中增大了自身浮力。加之老人丧失了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自主呼吸较弱,相当于人工“憋气”,同时保持了仰面平躺姿势,这样漂浮在水面上不易下沉。

    清华大学教授王子羲称,按正常研究数据,人体的密度在呼气的情况下略大于水,当人落水后,如果自主的换气和深呼吸时,可以保持漂浮在水面上;此外,身上穿着衣物如果防水,可以约束部分进水,同时起到辅助人体漂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