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考古专家 31年踏遍雪域高原 成果曾入围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0.09.2015  09:01

  

  张建林在阿里的考古工地勘查岩画 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讯 (记者张佳 实习生孙菲) 今年是陕西考古援藏的第31年,也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和西藏结下不解之缘的第31年。这些年陕西考古援藏专家在西藏先搞文物普查再定点援助阿里地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西藏的所有地区,他们的成果曾入围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西安考古专家31年往返西藏40多次

  昨日上午见到张建林时,他才从阿里回到西安没几天,采访间隙,张建林的电话不时响起,内容都和西藏考古有关,西藏很多拗口的地名和遗址情况,他都能对答如流。

  从1984年第一次考古援藏开始,31年来他累计进藏40余次,最长的一次在西藏驻守2年4个月,去年还三次前往阿里。“习惯了那里的人和地方,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张建林用“习惯了”,概括了他31年的考古援藏工作。

  西藏究竟有什么地方吸引他,阿里这个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又有什么魅力,让张建林30多年割舍不下?他说:“我是干考古工作的,既然干了就想干出点名堂,追求新的发现和认识,西藏需要我这样的人,这么多年也就过来了。

  从1984年开始的西藏自治区文物普查,以及配合普查所进行的考古专题调查与试掘工作,是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全面展开的转折点,也是西藏文物考古工作进入黄金时代的转折点。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成果之丰硕都是空前的。在此期间,来自陕西的考古援藏专家承担了大量工作。

  无意间踢到一块石头 发现一处重要遗址

  自1984年开始,陕西援藏的考古普查队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拉萨市等四市县的文物普查,并编写出四地的文物志,后来成为西藏文物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这次普查中有一个重要发现——拉萨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张建林说;“那是我和藏族同行一起发现的。”当时的发现过程颇有戏剧性。一天的普查工作结束回驻地休息时,一位藏族同行无意踢起了脚下的一块石头,但这石块的形状引起了张建林的注意。

  “那一看就是石器,像史前先民用的石斧。当时我觉得石器不可能孤立出现,后来在那个地方我们发现了灰坑、文化层还有众多陶片。”张建林说。一个大型的史前聚落遗址就这样开始浮现。

  当年张建林等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建议这处遗址定名为“曲贡文化”。这不仅填补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西藏分布区域上的空白,而且对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时空框架的建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

  这样的文物普查工作,我省专家从1984年分批次一直干到1992年。仅1990年4月~1992年底,我省的援藏专家与西藏业务人员共同完成了38个县的文物普查和2个重要寺院的专题调查,主持或参与编写文物志7本。

  援藏发现曾入围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在张建林和我省众多先后援藏的考古专家发现的成果中,古格王国遗址的全面调查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阿里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陕西对口支援的就是阿里地区。200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藏考古研究室成立,张建林担任主任,期间他参加并主持了青藏铁路西藏段的考古调查和阿里地区文物补查工作,领队开展萨迦北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任务,还参加了西藏文物局组织的西藏芒康古水电站淹没区考古调查。

  2012年受西藏邀请,前往洛扎县吉堆吐蕃墓地调查。

  2013年,再次前往西藏进行“阿里地区岩画与石构遗迹考古调查”工作,张建林、席琳、郝明等六人历时一个月,对洛布措环湖地区进行了全面调查。

  这次调查,共发现岩画618组、祭祀坑24座、石片图案1组、石构遗迹4组、墓葬58座。专家们的发现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入选了2013年度25项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于2014年4月参与了“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的评选。

  31年来,陕西省考古援藏专家多次进藏,为西藏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支队伍至今仍然活跃在西藏文物考古的第一线。